宁波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学校简介


宁波大学是一所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兴地方综合性大学。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捐资创立,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建校之初,由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原杭州大学五校对口援建,高起点地开始了办学历程。1996年,原宁波大学、宁波师范学院和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宁波大学。1992年列为全国高校招生第一批录取院校,1995年首批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0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省重点建设大学,2003年接受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等级, 2005年硕士点突破50个,科研经费突破1亿元,2007年被增列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获得3个博士点并于当年招生;新世纪以来,学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2011年国家海洋局与宁波市政府共建学校涉海学科专业;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正式成为教育部、浙江省、宁波共建高校,2015年入选浙江省首批“省重点建设高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进入全国高校百强行列。在学校创建和发展过程中,众多海内外宁波帮帮宁波人士给予了大量帮助和广泛支持。

    宁波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其学科涵盖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十一大门类,设有21个学院,建有7个省一流A类学科、6个省一流B类学科;据ESI公布的数据,工程学、临床医学、化学、材料科学4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含工程硕士领域),75个本科专业。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6万余名(其中科学技术学院9800余名),各类研究生6600余名,成人教育学生2万余名。

    学校现有教职工2650余名,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600余名,有正高职称人员369名,副高职称人员774名,博士学位人员936名。现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共享院士5名、加拿大两院院士1名,国务院水产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7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人才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1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7名、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3名,国家、省级突出贡献专家13名,省特级专家1名、省“千人计划”8名、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2名。

    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注重学术和科技创新,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牵头单位)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成果推广机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1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2个、浙江海洋高效健康养殖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1个、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1个、国家体育总局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8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文化创新团队1个。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实现了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项的全面突破;社科研究水平位居全国高校前10%行列;获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有效发明专利量列全国高校前50名。

    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已与60个国家160多所院校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开拓了中澳MBA、中法旅游管理本科及硕士、中美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中加汉伯项目、ACCA/CGA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设了国际工商管理全英文大类,建有10个本科和3个硕士层次的国际化专业;与冰岛大学、马达加斯加塔马塔夫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学校具备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公派来华留学生资格;现有各类在校留学生2400余人,其中学历生1471人。

    学校与港澳台交流日益频繁,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开展了校际学术以及学生交流与合作;与台湾辅仁大学、台湾海洋大学、云林科技大学、台湾东吴大学等20所台湾高校签订了校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协议。1993年,首开两岸大学生交流互访先河,甬台两地大学生互访23次;与香港中文大学开展的甬港两地大学生互访研修活动被列为教育部“万人计划”项目。

    学校位于宁波高教园区北区,占地274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90.2万平方米;2015年,启动新建宁波大学梅山海洋科教园和慈溪校区,新增办学用地1400亩,在建工程面积47.3万平方米。学校建有浙江省高校高等教育数字资源中心宁波分中心,拥有1家直属附属医院、7家非直属附属医院和8家教学医院。现有馆藏图书210万册,电子图书216.8万册。

今天的宁波大学,正秉承“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校训和“兼容并包、自强不息、务实创新、与时偕行”的宁大精神,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地方综合性大学,向着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2018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说明

一、招生专业及人数

2018年宁波大学115个专业 (含专业硕士点和工程硕士领域17个)共拟招收硕士研究生2100名左右。实际招生总人数以教育部在2018年2月中旬左右下达的正式招生计划数为准,实际接收推免生人数以最后推免系统确认的录取人数为准。招生计划在录取时,将根据生源情况在全校各学院或专业间进行适当调整,专业目录中的招生计划数仅供参考。

 二、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提供所报考专业【除专业学位法律(非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教育管理和旅游管理外】6门以上本科主干课程合格成绩单(需有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出具自学考试成绩通知单),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需加试2门本科主干课程。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2.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

 3.报名参加我校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考试招生政策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号)有关规定执行。

 4.报名参加我校除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条中的各项要求。

5.报名参加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代码105开头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人员,须为符合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对于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人员原则上不得报考。

(三) 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入伍批准书编号)、退役(退出现役证编号)等相关信息。

(四)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简称推免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截止规定日期仍未落实接收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申请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需登录推免服务系统办理网上报考录取等手续,已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参加全国统考,否则将被取消推免录取资格。接收推免生的具体内容详见《宁波大学关于2018年接收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通知》(http://graduate.nbu.edu.cn/info/1073/12729.htm

三、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专业学位考生和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网上报名技术服务工作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现场确认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负责组织相关报考点进行。

报考点工作人员发现有考生伪造证件时,应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一)网上报名

1.报名时间

2017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 预报名:2017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报名流程

  (1)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2)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招生单位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3)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3.报名注意事项

(1)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提供真实材料。因不符合报考条件、相关政策要求及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等,造成后续不能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招生单位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暂行)》严肃处理。

(3)考生只填报我校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一志愿报考其他学校的考生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我校的计划余额信息并填报调剂志愿。

(4)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且申请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以考生报名时填报确认的信息为准。

(5)考生请务必认真填写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等信息,以确保复试录取阶段能保持联系。

(二)现场确认

1.时间及材料

2017年11月12日前,已进行网上报名的考生持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毕业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到当地的省级教育考试院指定的报考点确认报名信息,并进行缴费、拍照。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具体请以意向报考点的网报公告为准,网报公告查询地址:http://yz.chsi.cn/sswbgg/。如有其他非常规情况或对报考点的选择有疑问,可咨询意向选择考点或者报考单位,切忌自我臆断,以免后期无法办理现场确认,甚至无法参加考试。

2.注意事项

(1)在录取当年9月1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2)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交学历(学籍)认证报告,以供核验。

(3)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2018年我校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数为15人。

(4)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四、考试

(一)初试

1.考生于2017年12月14日至12月25日,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2.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3.初试时间:2017年12月23日至12月24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4.初试地点:考生现场确认的报考点指定的考试地点。

(二)复试

1.复试由我校组织安排,采取差额形式,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

2.复试时间:一般为2018年3-4月份,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3.复试科目和复试加试科目详见我校硕士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办法另行通知。

五、录取

1.我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考生入学考试的综合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拟录取名单。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2.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须在拟录取前与我校、用人单位签订定向协议书。

3.新生报到入学后,我校将根据教育部和学校规定组织新生进行资格复审。应届本科、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入学时(9月1日前)如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取消录取资格;推免生未取得学士学位或本科毕业证书,或受到处分的,取消录取资格。

六、收费和奖助

1.学费标准和奖助体系详见:http://graduate.nbu.edu.cn/zsgz/sy/xxfw/xfhjz.htm

    2.学校通过采取减免学费、发放特殊困难补助、开辟入学“绿色通道”、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等方式,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资助力度。

    3.我校为研究生提供勤工助学机会。

七、相关说明和其他注意事项

1.同等条件下,第一志愿考生优先录取。

2.硕士专业学制为2-3年,各专业的具体学制,届时可查询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

3.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学术型旅游管理(中法合作)专业,基本学制:3年(2年中国、1年法国),合格的毕业生可同时获得中法双方颁发的学历和学位证书。

4.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学习方式一般采用集中(业余时间)面授与自学相结合,不脱产学习,在宁波大学校区授课。具体届时见相关学院网站的后续通知。

5.若发生考生与原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而造成考生不能报名、考试、录取就读的后果,我校不承担责任。

6.近三年我校自命题科目试卷真题:http://graduate.nbu.edu.cn/zsgz/sy/xxfw/zykzt.htm

7.有关招生信息请随时留意我校研究生院的网页上“招生工作”中的相关通知http://graduate.nbu.edu.cn/zsgz/sy.htm,如有变动,以我校网页公布的报名办法、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及相关信息为准。

    8.2018年我校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开展联合招收培养研究生,联合培养的硕士专业为凝聚态物理、物理化学、机械工程和材料工程,详见:宁波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18年硕士生/博士生联合招生简章。

另外,我校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应用经济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和历史学等学科专业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与兰州城市学院在翻译硕士专业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与丽水学院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和应用经济学学科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等。

    9.硕士生导师介绍: http://tutor.eol.cn/web/112

10.旅游管理(中法合作)专业的办学地点为宁波大学植物园校区。2018年9月,我校海运学院和海洋学院拟搬迁至宁波大学梅山科教园区。

有关报考专业的具体问题,可直接与相关招生学院联系(详细联系方式见:http://graduate.nbu.edu.cn/zsgz/sy/xxfw/gssdlxfs.htm

 

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研究生院

学校代码:11646

邮政编码:315211

电话:0574-87600226,87609136

传真:0574-87600226

网址:http://graduate.nbu.edu.cn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所列招生人数仅供参考,最终招生总人数以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文件为准)

(代码)专业名称

及研究方向

招生

人数

初试科目

复试专业课科目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学制

001商学院 (0574-87600363)

020202区域经济学

01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

02港城经济

7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11 宏微观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1、发展经济学

2、统计学原理

3

020204金融学

01金融理论与政策

02金融市场与风险管理

03农村金融研究

10

金融学

1、国际金融

2、证券投资学

020205产业经济学

01现代产业组织与管理

02产业发展理论与产业结构优化

03生态经济理论与政策

6

产业经济学

1、经济学原理

2、发展经济学

020206国际贸易学

0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02港口贸易与港城经济

03国际商务

10

国际贸易实务

1、经济写作

2、国际经济学

020209数量经济学

01经济系统分析与优化

02经济博弈分析及应用

03金融计量与风险管理

6

计量经济学

1、统计学原理

2、概率统计

120201 会计学

01财务与会计

02审计与理财

5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12管理学

会计与审计理论

1、中级财务会计

2、审计学

120202企业管理

01企业战略与创新管理

02企业信息化管理

03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3

企业管理学

1、  市场营销学

2、企业战略管理

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

01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与方法

02技术经济评价及创业管理

03信息技术及管理变革

4

统计学原理(主要要求理解概念、统计思想)

1、  技术经济学

2、  运筹学

025400国际商务(专业学位)

01国际商务理论与政策

02国际商务管理

03国际商务营销

68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03数学三

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

商务英语

1、西方经济学

2、经济写作

2.5

002法学院 (0574-87600912)

030101法学理论

01法理学

02法治理论与实践

03立法学

3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21综合课1

821综合课2

立法学

1、国际公法

2、中国法制史

 

    注:同等学力考生仅限法学专业毕业。

3

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01宪法学

02行政法学

03人权法学

6

行政法与政治法

030105 民商法学

01民法

02商法

03知识产权法

16

商法

030106诉讼法学

01民事诉讼法

02刑事诉讼法

03行政诉讼法

4

刑事诉讼法

030107 经济法学

01经济组织法

02市场监管法

03金融法

5

经济法

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1环境法基本理论

02国际环境法

03海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

3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030109 国际法学

01国际公法

02国际私法

03国际经济法

4

国际经济法

0351法律硕士专业学位

035101法律(非法学)

3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98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

498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

面试:

思政面试

民法和刑法专业面试

英语口试

3

035102法律(法学)

35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

4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

1、  民法

2、  刑法

2.5

003教师教育学院 (0574-87609279)

040101教育学原理

01教育基本理论与基础教育改革

02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

7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其中02方向要求考生具有汉语言文学专业背景)

教育概论

1、中国教育史

2、教育心理学

3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1课程与教学论理论方向

4

课程与教学论

1、中外教育史

2、教育心理学

(同等学力考生需提供中小学资格证)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方向

1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1、教育心理学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3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

1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1、高等代数

2、数学分析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4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

1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1、教育心理学

2、科学教材分析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5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

1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1、教育心理学

2、化学教材分析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6小学教育方向

1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侧文)

或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侧理)

1、教育心理学

2、现当代文学(侧文)或高等数学(侧理)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7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方向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其中07方向要求考生具有英语专业背景)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1、教育心理学

2、综合英语

3

040105学前教育学

01学前教育基本理论

1

学前教育学

1、学前教育史

2、儿童发展心理学

040106高等教育学

01高等教育管理

02 区域高等教育发展

03 比较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史

7

高等教育学

1.教育心理学

2.管理学

040107成人教育学

01成人教育学原理

02社区教育

03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

2

教育管理学

1、教育学

2、教育心理学

040110教育技术学

01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02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

03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2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与实践(含动态网页制作、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等,可任选一项)

1、教学设计

2、教育心理学

040201基础心理学

01认知过程与人格

4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原则上,本专业不招收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和英语专业之外的其他跨专业考生。

心理学基础与研究方法

1、基础心理学

2、心理学研究方法

    同等学力考生需在复试时提供六门本科核心课程合格成绩单: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以及发表一篇心理学相关学术期刊的论文。

04020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1学习心理与教学过程

02社会性发展与学校教育

5

040203应用心理学

01经济与管理心理学

02健康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8

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01教育管理

02教育经济

5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32教育学

832教育管理学

教育经济学

1、管理学

2、教育心理学

3

0451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045101教育管理

6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33教育综合

833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学

1、管理学

2、教育心理学

3

045103学科教学(语文)

1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33教育综合

834语文教学论

(原则上要求考生具有汉语言文学专业背景)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1、教育心理学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045104学科教学(数学)

1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33教育综合 

835数学教学论

大学数学基础

1、高等代数

2、数学分析

045106学科教学(化学)

7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33教育综合 

836化学教学论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1、教育心理学

2、化学教材分析

045108学科教学(英语)

1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33教育综合

837英语教学论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1、教育心理学

2、综合英语

(原则上要求考生具有英语专业背景)

045114现代教育技术

8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33教育综合

838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与实践

1、教学设计

2、教育心理学

045115 小学教育

1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33教育综合

841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中国小学教育史

1.教育心理学

2.现当代文学(侧文)或高等数学(侧理)

3

045116心理健康教育

17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33教育综合

839心理学基础知识(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心理咨询理论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发展心理学

2、咨询心理学

    同等学力考生还需在复试时提供六门本科核心课程成绩单: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以及发表一篇心理学相关学术期刊的论文。

045118学前教育

1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33教育综合

840学前教育史

面试:①考查专业基础和专业背景

②英语口语

1、学前教育史

2、学前心理学

004体育学院 (0574-87600208

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

01体育产业理论与实践

02体育管理理论与实践

03体育社会问题研究

7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41体育学综合理论

体育基础理论与应用(笔试)

②综合(面试)

1、体育概论

2、体育心理学

3

040302运动人体科学

01运动生物力学

02运动健康工程

03运动医学

12

1、  体育概论

2、  运动生物学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

01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

02运动心理学理论与应用

03体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04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6

1、体育心理学

2、运动训练学

040304民族传统体育学

01民族传统体育历史与文化

02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实践

03民族民间体育理论与方法

3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41体育学综合理论

体育基础理论与应用(笔试)

②综合(面试)

1、体育概论

2、民族传统体育概论

3

0451体育硕士专业学位

045201体育教学

3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46体育综合

①综合(面试)

专项技能测试

1、体育概论

2、运动训练学

2.5

045202运动训练

20

005人文与传媒学院 (0574-87600653

050101文艺学

01文艺美学

02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

03西方文论

4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651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 或653传播学与新闻学基础理论

851汉语言文学方向专题或853新媒体与文艺理论

    注:文艺与新传媒专业考生限选653传播学与新闻学基础理论和853新媒体与文艺理论。

文学评论与写作

1.古典诗词赏析

2.外国文学

3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1现代汉语

02语篇与语用

03汉语教学

4

语言学概论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01近代汉语

02中古汉语

03汉语方言

4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01唐宋文学研究

02元明清文学研究

03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

4

文学鉴赏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01 20世纪中国文学文类研究

02 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与文化批评

03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5

中国当代文学史

0501Z1文艺与新传媒

01 新媒体文艺理论与批评

02新闻与文艺传播

03 文化创意产业

5

媒介文化评论

1.新闻学概论

2.传播学概论

060200 中国史(一级学科)

01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02专门史

03中国古代史

04中国近现代史

05中外关系史

18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313历史学基础

中国历史文选

1.史学概论

2.世界近代史

3

006外国语学院 (0574-87600369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01英国文学

02 美国文学

03英语语言与文化

1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40日语(二外) 241德语(二外) 242法语(二外) 243俄语(二外)

661基础英语

861翻译与汉语

英美文学

1、高级英语

2、高级听力

3

050204 德语语言文学

01 德语文学

02 德汉互译研究

03德语语言与文化

4

101思想政治理论

240日语(二外)或242法语(二外)或243俄语(二外)或244英语(二外)

663现代德语

863德汉互译

德语文学

1、高级德语

2、高级听说

050205日语语言文学

01日语语言学

02日本文学

03日本文化

6

101思想政治理论

241德语(二外) 242法语(二外) 243俄语(二外)244(二外)

662基础日语

862日汉互译

日本文学与文化

1、高级日语

2、高级听说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1普通语言学(英语语言学)

02应用语言学

(含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专门用途英语(ESP)理论与实践)

03对比语言学

17

101思想政治理论

240日语(二外) 241德语(二外) 242法语(二外) 243俄语(二外)

661基础英语

861翻译与汉语

语言学

1、高级英语

2、高级听力

0502Z1翻译学

01翻译理论研究

02文学翻译研究

03应用翻译研究

5

101思想政治理论

240日语(二外) 241德语(二外) 242法语(二外) 243俄语(二外)

661基础英语

861翻译与汉语

翻译理论与实践

1、高级英语

2、高级听力

3

0551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055101英语笔译

7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11翻译硕士英语

357英语翻译基础

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翻译实践

1、英汉互译

2、高级听力

2.5

007理学院(0574-87600794

070101基础数学

01 数学物理

02 微分几何

03 组合数学和代数

04 数论

05 函数论及其应用

6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71数学分析

871高等代数

综合数学

1、高等几何

2、概率统计

3

070104应用数学

01 分形理论及其应用

02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

03 随机分析与金融工程

04 信息与计算科学

05运筹学与控制论

24

070201理论物理

01非线性物理与数学物理

02量子场论和粒子物理

03引力理论与量子宇宙学

04相对论量子信息

5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72普通物理(电磁学、光学)

872 量子力学

普通物理(力学、热学)

1、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2、高等数学

070205凝聚态物理

01软凝聚态物理

02计算凝聚态物理

03纳米材料与器件

04新能源材料

19

070207 光学

01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

02微纳光学信息处理与光学微加工

03薄膜光学与光学超材料

04原子与分子光谱

05计算与数值全息成像

5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72普通物理(电磁学、光学

872 量子力学

普通物理(力学、热学)

1、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2、高等数学

3

0702Z1光电子学

01光电子功能材料合成与制备

02光电子器件设计与制备

03光学传感与生物检测技术

04微纳光电子学

5

0702Z2 固体电子物理

01低维结构材料与纳米电子器件

02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

03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

10

008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0574-87609984

070301无机化学

01晶体材料化学

02金属有机化学

03稀土磁性材料化学

04无机非晶态材料化学

13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81无机化学或682高分子化学

881物理化学或882高分子物理

综合化学

1、有机化学

2、高等仪器分析

3

070304物理化学

01催化化学

02能源材料化学

03高分子物理化学

04材料物理化学

36

085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085204材料工程

01高分子与复合材料

02薄膜材料与表面工程

03无机功能材料

04能源与环境材料

05生物医学材料

64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02数学二

882高分子物理或883材料科学基础

综合考试

1、物理化学

2、高分子化学或金属学原理

3

009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0574-87609961)

080102固体力学

01先进材料与结构力学

02电磁弹性力学与弹性波

03材料细观力学

04结构动力学

3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891理论力学(甲)

材料力学

1、大学物理

2、机械设计基础

3

080104工程力学

01结构爆炸与冲击动力学

02材料动态力学行为及应力波

03 弹性波与声波器件

04近海工程交叉力学

13

1、大学物理

2、机械设计基础

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1敏捷制造系统

02生产计划与控制

03数字化制造技术

12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892机械原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1、机械设计

2、材料力学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01机械设计及理论

02机电测控技术

03模具设计与成型优化技术

04零件轧制成形技术

11

085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085201机械工程

01零件轧制成形技术

02机械设计及理论

03精密加工与测试技术

04制造系统工程

05 压电声波器件

06 工程结构材料性能

07 工程防护结构与测试

62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02数学二

892机械原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1、机械设计

2、材料力学

3

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574-87600340)

080902电路与系统

01集成电路设计

02电子系统设计与开发

03微纳系统设计

04传感技术与系统

16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911电子线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或912信号与系统或913大学物理(光、电两部分)(三选一)

1、电路原理

2、通信原理

3C程序设计

(1-3中任选一门,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

1、计算机导论

2、电路原理

3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1无线通信技术和终端技术

02光通信技术

03多媒体通信与信息安全

04 光子材料及器件

28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911电子线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或912信号与系统或913大学物理(光、电两部分)(三选一)

1、通信原理

2、数字信号处理

3、光学

 (1-3中任选一门,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

1、通信原理

2、数字信号处理

3、光纤通信

4、光电材料及器件

5、计算机导论

6、电路原理

(以上六选二)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1数字视音频技术

02智能信息处理

03数字信号处理系统

8

1、通信原理

2、计算机通信网络

3、数字信号处理

(1-3中任选一门)

1、计算机导论

2、电路原理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01图形图像与人机交互

02信息隐藏与安全

03移动计算与网络应用

04数据处理与知识发现

13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1、数据结构

2、数据库技术

3、计算机网络

4.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1-4中任选一门)

085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

01无线通信技术

02移动互联网与终端软件

03物联网与检测技术

04光电工程与传感技术

7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02数学二

911电子线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或912信号与系统或913大学物理(光、电两部分)(三选一)

1.通信原理

2.计算机通信网络

3.数字信号处理

4.光学

5.C程序设计(1-5中任选一门,不得与初试相同)

1、计算机导论

2、电路原理

3、通信原理

4、数字信号处理

5、光纤通信

6、光电材料及器件

(以上六选二)

3

085209集成电路工程

01集成电路设计

02电子系统设计与集成电路应用

03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应用

04无线通信技术与集成电路应用

05传感技术与物联网

3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02数学二

911电子线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或912信号与系统或913大学物理(光、电两部分)(三选一)

1、电路原理

2. 计算机网络

3、通信原理

4C程序设计

(1-4中任选一门,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

1、计算机导论

2、电路原理

3

085211计算机技术

01 虚拟现实与动漫设计

02 大数据技术

03可信软件、网络与信息安全

04 嵌入式软件与应用

05系统集成与智能控制

27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02数学二

911电子线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或 914 C程序设计或915计算机控制(三选一)

1、数据库技术

2、计算机网络

3、数据结构

4.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1-4中任选一门)

1、计算机导论

2、电路原理

3

011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0574-87600337)

081401岩土工程

01软基处理与基础工程

02软土地下工程

03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04岩土工程可靠性及优化设计技术

1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922结构力学或923材料力学或924水污染控制工程(三选一)

 

    注:市政工程专业限选924水污染控制工程,其它专业三选一

岩土综合课(含土力知识、基础工程及地基处理)

1、土力学

2、基础工程

3

081402 结构工程

01钢结构

02混凝土结构

03组合结构

04桥梁结构

15

结构综合课(含钢结构设计原理及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1、理论力学

2、材料力学

081403 市政工程

01给、排水工程

02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

03城市道路交通工程与交通流理论

04建筑环境与设备

9

市政综合课(环境工程学)

1、水污染控制工程

2、给排水工程

3、室内人工热湿环境

(自选二门但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

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01结构抗灾性能研究与损伤识别

02工程结构振动控制与噪声防治

03 土木工程材料及其耐久性

04城市建设防灾减灾

4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1、理论力学

2、材料力学

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

01 桥梁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

02 桥梁振动与控制

03 桥梁隧道损伤检测与耐久性分析

04 桥梁隧道及其连接段交通安全

6

桥梁工程

012海运学院(0574-87609541)

082401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01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流体与结构动力学性能

02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结构设计与可靠性

3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931工程热力学或933理论力学或934交通运输工程学(三选一)

1、工程热力学

2、理论力学

3、流体力学

4、机械设计基础

5、智能运输系统

自选1门(但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

1、工程热力学

2、理论力学

3、流体力学

4、机械设计基础

5、港口管理

6、国际航运管理

自选2门(但不得与初试、复试科目相同)

3

082402轮机工程

01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02船舶工程安全技术与机电控制

10

0824Z1 港航技术与管理工程

01现代航运与交通技术

02现代港口管理工程

03港口集疏运系统规划与管理

04海上交通工程

05港口供应链技术与管理工程

14

085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085223船舶与海洋工程

01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02船舶工程安全技术与机电控制

03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

04港航技术与管理工程

4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02数学二

931工程热力学 或933理论力学 或934交通运输工程学(三选一)

1、工程热力学

2、理论力学

3、流体力学

4、机械设计基础

5、智能运输系统

自选1门(但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

1、工程热力学

2、理论力学

3、流体力学

4、机械设计基础

5、港口管理

6、国际航运管理

自选2门(但不得与初试、复试科目相同)

3

013海洋学院(0574-87600891

070703海洋生物学

01藻类生化代谢及其环境效应

02海洋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03海洋无脊椎动物学

04海洋药物学

2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741生物化学

941分子生物学

海洋生物学

1、植物生理学

2、普通动物学

3

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1先天免疫分子调控

02海洋生物基因资源开发与利用

03生物芯片研制及应用

15

细胞生物学

1、微生物学

2、遗传学

083201食品科学

01食品加工与贮藏

02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03食品生物技术

1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302数学二

942食品微生物学

1、食品加工工艺学

2、食品安全学

3、食品化学

任选一门

1、食品营养学

2、食品工程原理

3

083204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01海洋生物资源高效利用

02水产品加工与保鲜

03水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3

090801水产养殖

01水产动植物遗传育种

02水产健康养殖与工程

14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743农学基础数学 或744农学基础化学

943水产动物学与基础生态学

遗传学

1、分子生物学

2、动物生理学

090803渔业资源

01渔业资源与环境

02水产分子生物学

03水产动植物生理与生化

4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743 农学基础数学或744 农学基础化学

④945养殖生态学与鱼类学

1、生态学

2、水生生物学

0951农业硕士专业学位

095134渔业发展

01水产养殖

02渔业资源

03捕捞学

04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5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40农业知识综合二

946渔业领域技术综合

渔业经济学

1、渔业领域水产基础

2、鱼类学

3

095135食品加工与安全

01食品加工与保鲜

02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03食品生物技术

04生物资源高效利用

05有毒有害物质的分析检测

06食品工业管理与营销

24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948食品加工与安全技术综合

1、食品微生物学

2、食品营养学

3、食品安全学

任选一门

1、食品工程原理

2、食品化学

095138农村发展

01农村区域发展

02现代农业管理

03农业技术经济

5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947农村与区域发展技术综合

农村政策学

1、发展经济学

2、区域经济学

3

085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085231食品工程

01食品加工与贮藏工程

02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03 食品检验检疫

04 食品高新技术

05 食品工业管理与营销

42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02数学二

942食品微生物学

1、食品加工工艺学

2、食品安全学

3、食品化学

任选一门

1、食品营养学

2、食品工程原理

3

014医学院(0574-87609593

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1肿瘤分子生物学

02精神与神经疾病生物学

03病原体分子生物学

04细胞工程与组织再生

05医学遗传学

06分子免疫学

16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741生物化学

941分子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1、微生物学

2、遗传学

3

100201内科学

01心血管内科学

02呼吸内科学

03消化内科学

04肾脏内科学

05内分泌内科学与代谢疾病

06血液内科学

07风湿内科学

08神经内科学

6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750临床医学综合

内科学

1、生理学

2、病理学

100202儿科学

01新生儿医学

02重症医学

03心血管

04肾脏风湿

1

儿科学

100205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01临床精神病学

02儿童精神病学

03会诊联络精神病学

04社区精神卫生研究

05心身医学

2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750临床医学综合

精神病学

1、生理学

2、病理学

3

1002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01放射诊断学

02介入放射学

03超声诊断学

04影像核医学

1

影像学

1、病理学

2、人体解剖学

100208临床检验诊断学

01临床微生物学

02临床免疫学

03临床生化及分子生物学

04临床细胞学

1

临床检验病原生物学

1医学免疫学

2医学微生物学

100210外科学

01肝胆胰外科学

02胃肠外科学

03心胸外科学

04神经外科学

05骨外科学

06泌尿外科学

07甲状腺乳房外科学

08血管外科学

6

外科学

1、人体解剖学

2、生理学

100211 妇产科学

01微创妇科学

02妇科肿瘤学

03围产医学

1

妇产科学

1、人体解剖学

2、病理学

100212 眼科学

01白内障

02青光眼

03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04角膜与屈光

05小儿眼科与斜视

1

眼科学

1、人体解剖学

2、病理生理学

100213耳鼻咽喉科学

01咽喉头颈外科学

02耳科学

03鼻科学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750临床医学综合

耳鼻咽喉科学

1、人体解剖学

2、病理生理学

3

100214肿瘤学

01肿瘤分子生物学

02肿瘤内科学

03肿瘤外科学

04肿瘤放射治疗学

1

肿瘤学

1、生理学

2、病理学

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01慢性病流行病学及其统计方法

02传染病流行病学

03现场流行病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751预防医学

注:

    = 1 \* GB3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限预防医学(五年制)或卫生统计学或生物统计学专业报考;= 2 \* GB3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限预防医学(五年制)专业或具有五年及以上预防医学专业工作经验报考;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限预防医学(五年制)专业报考。

卫生统计学与流行病学

医学统计学

社会医学

100402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01职业与环境流行病学

02职业与环境毒理学

03职业与环境危害评价

2

职业与环境卫生学

10040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01慢性病分子营养学

02营养流行病学

03食品毒理学

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1004Z1医院管理

01卫生政策与卫生事业管理

02医院管理与医院经营

03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险

04卫生人力资源管理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751预防医学

注:限医药卫生专业背景。

卫生事业管理

1051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105101内科学

01心血管内科学

02呼吸内科学

03消化内科学

04肾脏内科学

05内分泌内科学与代谢疾病

06血液内科学

07风湿内科学

08神经内科学

4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内科学

临床技能操作

    本专业的招生对象为:符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人员原则上不得报考

3

105102 儿科学

01新生儿医学

02重症医学

03心血管

04肾脏风湿

2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儿科学

临床技能操作

本专业的招生对象为:符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人员原则上不得报考。

3

10510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01临床精神病学

02儿童精神病学

03会诊联络精神病学

04社区精神卫生研究

05心身医学

4

精神病学

1051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01放射诊断学

02介入放射学

03超声诊断学

04影像核医学

3

影像学

临床技能操作

105108 临床检验诊断学

01临床微生物学

02临床免疫学

03临床生化及分子生物学

04临床细胞学

1

临床检验病原生物学

105109 外科学

01肝胆胰外科学

02胃肠外科学

03心胸外科学

04神经外科学

05骨外科学

06泌尿外科学

07甲状腺乳房外科学

08血管外科学

31

外科学

临床技能操作

105110  妇产科学

01微创妇科学

02妇科肿瘤学

03围产医学

2

妇产科学

临床技能操作

105111 眼科学

01白内障

02青光眼

03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04角膜与屈光

05小儿眼科与斜视

2

眼科学

临床技能操作

105112 耳鼻咽喉科学

01咽喉头颈外科学

02耳科学

03鼻科学

4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耳鼻咽喉科学

临床技能操作

本专业的招生对象为:符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人员原则上不得报考。

3

105113 肿瘤学

01肿瘤分子生物学

02肿瘤内科学

03肿瘤外科学

04肿瘤放射治疗学

3

肿瘤学

015中欧旅游与文化学院(0574-87602769

070502 人文地理学

01海岸海洋资源利用与保护

02区域研究与滨海城镇发展

03空间地理信息集成

24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721高等数学或722自然地理学

921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综合课(含区域分析与规划、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城市地理学)

1、中国地理

2、经济地理学

3

016 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0574-87602769

120203旅游管理(中法合作)

01国际旅游

02滨海旅游

03文化与遗产旅游

1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52法语

303数学三

812管理学

旅游研究方法

1、旅游学原理

2、旅游文化学

3

023马克思主义学院 (0574-87609175)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02马克思主义与文化传承和文化建设

03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研究

12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26毛泽东思想和中特理论概论

82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政治学原理

1、科学社会主义

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3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02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

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特理论体系

10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01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02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与现实研究

03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少年发展研究

04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世界政治

17

024应用固体化学研究中心(0574-87600792

070301无机化学

01应用无机化学

5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81无机化学

881物理化学

综合化学

1、有机化学

2、高等仪器分析

3

025音乐学院 (0574-87609452

0401Z1音乐教育与传承

(教育学门类)

01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与传承

02外国民族音乐教育与传承

03音乐学科教学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音乐综合理论

1、声乐或乐器

2、视唱练耳

3

0501Z2中国民间艺术理论与实践

(文学门类)

01中国民间音乐理论与实践

2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52艺术学综合理论

852艺术专业方向专题

艺术作品分析

1、声乐或乐器

2、视唱练耳

026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0574-87609420

0501Z2中国民间艺术理论与实践

(文学门类)

01中国民间美术理论与实践

02中国民间工艺理论与实践

3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52艺术学综合理论

852艺术专业方向专题

艺术作品分析

1、命题绘画创作

2、艺术设计史

3

注:表中所列招生人数参照2017年录取数,仅供参考。2018年的录取人数在复试录取阶段会根据生源情况在各学院或专业间进行适当调整。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所列招生人数仅供参考,最终招生总人数以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文件为准)

(代码)专业名称

及研究方向

招生

人数

初试科目

复试专业课科目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学制

001商学院 (0574-87600363)

025400国际商务

01国际商务理论与政策

02国际商务管理

03国际商务营销

5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03数学三

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

商务英语

1、西方经济学

2、经济写作

2.5

1251工商管理(MBA)

01创业创新管理

02运营管理

03企业战略管理

04会计与财务管理

05决策与信息管理

06金融管理

07供应链管理

85

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204英语

1、思想政治理论

2、本专业综合知识

3、英语听说

01-06方向2.5

07方向2

002法学院 (0574-87600912)

0351法律硕士专业学位

035101法律(非法学)

43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98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

498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

面试:

思政面试;

民法和刑法专业面试;

英语口试

3

035102法律(法学)

2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

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④4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

1、民法

2、刑法

2.5

1252公共管理 (MPA)

62

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204英语

1.笔试:

思想政治理论;

公共管理学

2.面试:

思政面试;

专业面试

英语口试

003教师教育学院 (0574-87609279)

0451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045101教育管理

9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33教育综合

833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学

1、管理学

2、教育心理学

3

045103学科教学(语文)

26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33教育综合

834语文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1、教育心理学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原则上要求考生具有汉语言文学专业背景)

045104学科教学(数学)

9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33教育综合 

835数学教学论

大学数学基础

1、高等代数

2、数学分析

045106学科教学(化学)

8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33教育综合 

836化学教学论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1、教育心理学

2、化学教材分析

045108学科教学(英语)

46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33教育综合

837英语教学论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1、教育心理学

2、综合英语

(原则上要求考生具有英语专业背景)

045114现代教育技术

3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33教育综合

838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与实践

1、教学设计

2、教育心理学

045115 小学教育

13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33教育综合

841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中国小学教育史

3.教育心理学

4.现当代文学(侧文)或高等数学(侧理)

045116心理健康教育

12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33教育综合

839心理学基础知识(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心理咨询理论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发展心理学

2、咨询心理学

 

(同等学力考生还需在复试时提供六门本科核心课程成绩单: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以及发表一篇心理学相关学术期刊的论文)

3

045118学前教育

1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33教育综合

840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学

1、学前教育史

2、儿童发展心理学

004体育学院 (0574-87600208

0451体育硕士专业学位

045201体育教学

36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46体育综合

①综合(面试)

专项技能测试

1、体育概论

2、运动训练学

2.5

009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0574-87609961)

085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085201机械工程

01零件轧制成形技术

02机械设计及理论

03精密加工与测试技术

04制造系统工程

05 压电声波器件

06 工程结构材料性能

07 工程防护结构与测试

2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02数学二

892机械原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1、机械设计

2、材料力学

3

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574-87609499)

085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

01无线通信技术

02移动互联网与终端软件

03物联网与检测技术

04光电工程与传感技术

13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02数学二

911电子线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或912信号与系统或913大学物理(光、电两部分)(三选一)

1、通信原理

2、计算机通信网络

3、数字信号处理

4、光学

5C程序设计(1-5中任选一门,不得与初试相同)

1、计算机导论

2、电路原理

3、通信原理

4、数字信号处理

5、光纤通信

6、光电材料及器件

(以上六选二)

3

085209集成电路工程

01集成电路设计

02电子系统设计与集成电路应用

03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应用

04无线通信技术与集成电路应用

05传感技术与物联网

5

1、电路原理

2. 计算机网络

3、通信原理

4C程序设计

(1-4中任选一门,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

1、计算机导论

2、电路原理

085211计算机技术

01 虚拟现实与动漫设计

02 大数据技术

03可信软件、网络与信息安全

04 嵌入式软件与应用

05系统集成与智能控制

9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02数学二

911电子线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或 914 C程序设计或915计算机控制(三选一)

1、数据库技术

2、计算机网络

3、数据结构

4.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1-4中任选一门)

012海运学院(0574-87609541)

085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085223船舶与海洋工程

01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02船舶工程安全技术与机电控制

03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

04港航技术与管理工程

5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02数学二

931工程热力学 或933理论力学 或934交通运输工程学(三选一)

1、工程热力学

2、理论力学

3、流体力学

4、机械设计基础

5、智能运输系统

自选1门(但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

1、工程热力学

2、理论力学

3、流体力学

4、机械设计基础

5、港口管理

6、国际航运管理

自选2门(但不得与初试、复试科目相同)

3

013海洋学院(0574-87600891)

0951农业硕士专业学位

095131农艺与种业

01园艺植物育种与栽培

02观赏园艺

03果蔬园艺

04园林设计与工程

05果蔬贮藏与加工

3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

949园艺学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

1、景观生态学
2
、园艺植物育种学

3

095134渔业发展

01水产养殖

02渔业资源

03捕捞学

04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40农业知识综合二

946渔业领域技术综合

渔业经济学

1、渔业领域水产基础

2、鱼类学

095135食品加工与安全

01食品加工与保鲜

02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03食品生物技术

04生物资源高效利用

05有毒有害物质的分析检测

06食品工业管理与营销

5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948食品加工与安全技术综合

1、食品微生物学

2、食品营养学

3、食品安全学

任选一门

1、食品工程原理

2、食品化学

095138农村发展

01农村区域发展

02现代农业管理

03农业技术经济

5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947农村与区域发展技术综合

农村政策学

1、发展经济学

2、区域经济学

085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085231食品工程

01食品加工与贮藏工程

02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03 食品检验检疫

04 食品高新技术

05 食品工业管理与营销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02数学二

942食品微生物学

1、食品加工工艺学

2、食品安全学

3、食品化学

任选一门

1、食品营养学

2、食品工程原理

3

015中欧旅游与文化学院(0574-87602769)

125400旅游管理(MTA

01旅游规划与管理

02旅游企事业管理

03遗产管理与旅游开发

6

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204英语二

1、思想政治理论

2、旅游学概论

1、旅游管理学

2、旅游地理学

2.5

注:表中所列招生人数参照2017年录取数,仅供参考。2018年的录取人数在复试录取阶段会根据生源情况在各学院或专业间进行适当调整。

硕士学位点介绍

001商学院

020202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

近年来,学位点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经济地理》等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了《国际贸易与区域发展》、《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系统》、《金融深化与区域发展》等10多部专著;主持国家及省级课题20余项。承担了多项地方经济、城市、科技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多次获省哲学社会科学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省高校科研成果奖等。

学位点依托宁波大学商学院的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研究所和经济系、金融系、国贸系,现有导师1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学位点负责人杨丹萍教授,主要学术带头人有钟昌标教授/博士、杨丹萍教授、胡亮教授/博士、吕建锁教授、邓启明教授/博士、郭华巍副研究员/博士、王启仿副教授/博士、黄晖副教授/博士、周琴副教授/博士等等。

学位点以地处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城市、国际港口城市为立足点,形成了明确的地域特色,现设2个研究方向:

(1)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着重于新经济地理学、区域分工与合作、区域创新理论的研究,开展国际贸易与区域发展、区域差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创新系统等研究。

(2)港城经济。以长三角港口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紧密结合国家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浙江省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等重大战略决策,开展港城互动的理论与实践、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海洋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优化等研究。

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52号信箱

联系人:朱淮泽

联系电话:0574-87600363

邮编:315211

邮箱:zhuhuaize@nbu.edu.cn

020204 金融学

金融学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2007年开始招生。该学位点现有指导教师16人,其中教98人。学位点负责人是赵丙奇教授/博士,主要学术带头人有唐绍祥教授/博士、潘彬教授/博士、燕小青教授/博士、周新苗教授/博士、丁元耀教授/博士、胡亮教授/博士、吕建锁教授和张琴教授/博士。

近年来,学位点紧跟国内外金融学发展前沿,密切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开展学术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承担国家、省部级等各级科研项目40多项;多项成果获得市级以上奖项。

学位点现设三个研究方向:

(1)金融理论与政策。本研究方向主要着重于金融的宏观方面和规范的理论研究,包括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货币供求、开放条件下的内外均衡等理论与政策运用问题。

(2)金融市场与风险管理。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在于运用信息经济学、博弈论、计量经济分析以及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等理论和方法,研究投资组合优化与风险资产定价、银行风险管理、企业并购风险控制、企业危机风险管理等理论与应用问题。

(3)农村金融研究。本研究方向运用金融与经济关系最新理论及方法,以协调发展为主线,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研究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的中国形态及政策运用。

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52号信箱

联系人:朱淮泽

联系电话:0574-87600363

邮编:315211

邮箱:zhuhuaize@nbu.edu.cn

020205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本硕士点现有指导教师1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人。本学位点负责人为汪浩瀚教授/博士,主要学术带头人有沈满洪教授/博士、范柏乃教授/博士、张聪群教授/博士、胡求光教授/博士、邱波教授/博士等。导师队伍中多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一层次、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人才工程,并担任中国社科院兼职博士生导师。

近年来,本学位点教师近年出版相关著作20余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国际贸易问题》、《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世界经济》、《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经济学动态》、《经济科学》、《经济评论》、《经济地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期刊、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20多篇论文被被SSCI、EI检索或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研究成果获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和三等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等20余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2项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20余项。

本学位点主要设立3个研究方向:

(1)现代产业组织与管理:重点研究市场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和市场构造以及对产业进行规划、组织协调沟通控制等过程的管理。主要涉及产业组织与企业制度、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和产业管理体制和产业管理模式等;

(2)产业发展理论与产业结构优化:重点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变动规律、影响因素、产业转移资源配置、发展政策等问题。主要涉及产业分类、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产业成长与产业集群和产业政策选择等;

(3)生态经济理论与政策:重点研究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演变、环境经济制度的创新、生态环境价值的评价、环境经济手段的比较选择。以绿色发展为主线,着力探究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生态化及生态经济化,推动产业经济转型升级。

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52号信箱

联系人:朱淮泽

联系电话:0574-87600363

邮编:315211

邮箱:zhuhuaize@nbu.edu.cn

020206 国际贸易学

国际贸易学是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国际贸易学浙江省重点学科(A类)。

学位点负责人为钟昌标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全国劳动模范,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151工程第1层次人才,获得安子介国际贸易专著奖等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刊物发表系列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著。学位点主要导师有许继琴教授/博士、杨丽华教授/博士、胡求光教授/博士等。

近年来本学位点教师承担了“中国区域性市场与国际竞争力研究”、“外资进入速度与节奏对内资企业绩效影响研究”等一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获得安子介国际贸易奖、国家商务部优秀成果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多项成果奖。

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2)港口贸易与港城经济;(3)国际商务。学位点广泛了解和接触沿海地区实际,注重研究民营企业在我国外经贸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国际贸易、FDI和OFDI之间的关系;以宁波及东南沿海的港口城市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研究外贸和港口以及腹地的关系。

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52号信箱

联系人:朱淮泽

联系电话:0574-87600363

邮编:315211

邮箱:zhuhuaize@nbu.edu.cn

020209 数量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目前,宁波大学数量经济学学科为宁波市A类重点建设学科。

学位点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5名。学位点负责人为唐绍祥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软科学等4项国家级项目,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核心刊物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主要学术带头人有汪浩瀚教授/博士、丁元耀教授/博士、王朝晖教授/博士、周新苗教授/博士等。

近年来,本学科紧跟数量经济学前沿,密切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开展研究工作,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多篇被SSCI收录。出版著作20多部。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多项成果获得市厅级以上奖项。

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

(1)经济系统分析与优化方向,研究经济系统各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变动规律,运用计量经济模型、计算机工具分析和解释现实中的经济问题,预测经济系统的变动趋势,提供决策支持。

(2)经济博弈分析及应用方向,研究非对称信息博弈的理论及其在激励机制设计、绩效评价、产业竞争、社会保障、高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3)金融计量与风险管理方向,研究揭示金融市场价格规律及其成因,分析金融市场发展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发展金融市场风险控制和防范的新方法。

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52号信箱

联系人:朱淮泽

联系电话:0574-87600363

邮编:315211

    邮箱:zhuhuaize@nbu.edu.cn

120201 会计学

会计学是2012年独立招生的宁波市唯一会计硕士点。会计学专业也是宁波市特色专业、宁波大学重点建设专业。

学位点现有两个研究方向:(1)财务与会计;(2)审计与理财。

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4人,其中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5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有国外学习经历教师11人。

本学科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5项、国家自然基金1项,出版专著10部,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财务与会计》、《南开管理评论》、《国际会计与财务》、《当代财经》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会计年鉴转载收录。

本学位点立足于理论与实务并重,旨在培养具有从事会计职业所需的高尚职业品质和牢固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理论与应用型高素质会计专门人才。目前本学科在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资本市场与公司理财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

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52号信箱

联系人:朱淮泽

联系电话:0574-87600363

邮编:315211

邮箱:zhuhuaize@nbu.edu.cn

120202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是宁波大学及宁波市获得的第一个管理学类硕士点。目前,宁波大学企业管理学科是宁波市重点学科。

学位点设有3个研究方向:(1)企业战略与创新管理;(2)企业信息化管理;(3)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学位点现有教授(研究员)13名,副教授12名。学位点负责人为张聪群教授/博士,主要学术带头人为范柏乃教授/博士、王其冬研究员/博士、谢友才教授/博士、熊伟清教授、孙建红教授、赵丙奇教授/博士、邱妘教授、刘伯嵩研究员/博士、俞雅乖教授/博士、彭新敏教授/博士、陈涛教授/博士、胡赤弟教授/博士。

近年来,本学位点紧跟企业发展前沿,密切结合企业改革和发展实践,依托浙东中小企业研究基地,突出中小企业管理特色,围绕企业战略与创新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主要领域开展研究,在各种权威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50多篇,出版著作20多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及省部级项目50多项,各类横向项目70多项,多项成果获得市(厅)级以上奖励。

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52号信箱

联系人:朱淮泽

联系电话:0574-87600363

邮编:315211

邮箱:zhuhuaize@nbu.edu.cn

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是2011年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基础上设置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12年首次招生。
    本学位点培养具有技术经济理论研究和分析能力、并能将决策有效地付之于实施的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具体目标是:学生成长为具有完整的管理概念的分析能力、扎实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能力,能适应信息化、数据化、全球化条件下的企业管理高层人才。
    本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与方法;(2)技术经济评价及创业管理;(3)信息技术及管理变革。近年来在各种权威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多篇,出版著作多部,主持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多项。有多个企业作为学科研究和学生实习基地。
    学位点现有教授、研究员等5名,副教授5名,副研究员1名,有博士学位者7名。学位点负责人为谢友才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商业分析与优化、技术创新及管理、服务创新与管理等,特别集中于管理效率评价与分析、数据分析竞争法,发表论文数十篇、专著二部。主要学术带头人有王其冬研究员/博士、熊伟清教授等。

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52号信箱

联系人:朱淮泽

联系电话:0574-87600363

邮编:315211

邮箱:zhuhuaize@nbu.edu.cn

0254 国际商务

国际商务(MIB)是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浙江省重点学科国际贸易学(A类)。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学位点重点培养能胜任在涉外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从事国际商务经营运作与管理工作,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通晓现代国际商务基础理论,具备完善的国际商务知识、国际商务分析与决策能力,熟练掌握现代国际商务实践技能,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商务专门人才。

学位点现有专兼职教师43名,其中教授15名,副教授20名,其中大部分具有博士学位或海外留学背景,并具有丰富的国际商务实践经验。学位点负责人为商学院国际贸易研究所所长叶劲松副教授/博士。学位点主要有钟昌标教授/博士、许继琴教授/博士、杨丹萍教授/硕士、邓启明教授/博士、胡求光教授/博士、赵丙奇教授/博士、周新苗教授/博士、王朝晖教授/博士、张琴教授/博士、陈岩副教授/博士、杨丽华教授/博士、陈钧浩副教授/博士。

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国际商务理论与政策;(2)国际商务管理;(3)国际商务营销。

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52号信箱

联系人:朱淮泽

联系电话:0574-87600363

邮编:315211

邮箱:zhuhuaize@nbu.edu.cn

1251 工商管理(MBA)

宁波大学工商管理(MBA)是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2011年顺利通过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教学合格评估。该学位点是目前浙东南地区唯一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工商管理(MBA)专业学位授予点。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专毕业5年以上或大学本科毕业3年以上的在职人员。

宁波大学MBA项目以商学院为依托,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校训,把握时代脉搏,结合宁波区域经济的特点,秉承宁波商帮文化,以传承宁波帮精神,缔造新甬商辉煌为使命,以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的管理精英为己任,致力于培养理论与实务并重、能力与学历相当,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商业战略眼光,理解所处区域经济特点和尊崇商道文化,具有务实创新创业精神和卓越执行能力的实务型高级工商管理人才。

学位点依托于商学院工商管理和应用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现有专职教师139名,其中教授29名,副教授51名,博士94人,大部分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工商管理实践经验。此外,学位点还聘请一批具有卓越经济管理能力的政府官员和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担任校外兼职导师。学位点负责人为彭新敏教授。

学位点现设七个研究方向:01创业创新管理; 02运营管理;03企业战略管理;04会计与财务管理;05决策与信息管理; 06金融管理;07供应链管理。

联系地址:宁波市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本部严信才楼101室(MBA教育中心)

邮编:315211

联系人:朱老师、丁老师、邵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201,87600903     传真:0574-87609201

E-mail: zhuming@nbu.edu.cn

002法学院

030101法学理论

法学理论是所有部门法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法学理论硕士学位点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法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学位点。本学位点适应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开展法学基础理论教育与研究,在法律社会学、法律经济学、地方立法、网络言论表达理论、比较法等方面形成了学科研究特色。

本学科点现有教师6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2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名,近年来获得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课题12项,出版专著、教材11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学科带头人何永红教授,浙江省“151工程人才第三层次;省教育厅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地方立法与宪法学研究会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哲社项目、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浙江省重点教材(行政法)建设项目等课题近20项。先后在《浙江大学学报》《吉林大学社会科学报》《现代法学》《浙江社会科学》和《社会主义研究》等各级各类期刊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个人专著4部。获得包括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在内的科研奖励10余项,曾获浙江省优秀中青年老师资助项目和徐望月特别教学奖等奖励。主要研究领域为基本权利理论、地方治理创新与法治发展等。

学术负责人何跃军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理论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理学访学博士,浙江大学法学院博士后,台湾辅仁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培育对象,入选浙江省之江社科青年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出版专著《风险社会立法机制研究》,合著4部,教材副主编1部,发表论文10余篇。

学术负责人谢小瑶副教授,浙江大学法学理论博士,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各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20余篇。入选浙江省151第三层次人才和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学位点设有三个研究方向:(1)法理学;(2)法律社会学;(3)比较法学。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法学院

联系人:周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912

邮编:315211

E-mailzhouhuaquan@nbu.edu.cn

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法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本学位点适应依法治国的时代需要和依法治省、依法治市的地方要求开展宪法学、行政法学以及地方法制建设研究,在司法制度研究、政治法学研究、法规审查标准研究以及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研究等方面形成了学科研究特色。

本学位点现有导师8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2名,杰出讲师3名。近5年来,获得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12项,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60余篇。

学科带头人董茂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宁波大学特聘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托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多项。代表作有《比较法律文化:法典法与判例法》(获司法部优秀成果二等奖)、《行政法学》、《创造性的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解读》、《宪政视野下的司法公正》、《比较司法制度》、《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研究》等。

学术负责人石绍斌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宪法、行政法等研究,在行政区划、地方立法、协商民主、社会养老以及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主持国家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其他各类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2部,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学位点设有三个研究方向:(1)宪法学;(2)行政法学;(3)人权法学。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法学院

联系人:周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912

邮编:315211

E-mailzhouhuaquan@nbu.edu.cn

030105 民商法学

民商法学是200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同时是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大学重点学科。

学位点紧密联系浙江经济发达、开放度高、民商事活动复杂频繁的实际和特点,长期优先并重点发展民商法学科及其研究,在民商法基础理论、电子商务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和票据法等领域成果显著,具有重要学术影响。

3年来,学位点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1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 项,教育部、司法部、省哲社规划基金等省部级项目 44 项;总经费达190多万元;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 10余部;科研奖励20余项。

学位点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10名、讲师8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名。

学科带头人张炳生教授,法学院院长,法学博士,中国社科院联合博导、国家特色专业(法学)负责人、国家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负责人,浙江省优势专业、宁波市品牌专业负责人,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负责人,浙江省人大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浙江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专家委员,宁波市委法律顾问。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在《中国法学》、《政法论坛》、《法律科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1项、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浙江省人民政府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各1项,宁波市人民政府和浙江省教育厅科研成果奖一等奖各1项。

学术负责人郑孟状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校长,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联合博导、教育部法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青年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民商经济法及浙江省重点学科民商法学负责人;出版专著4部(合作其中2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其他课题10余项,是国内票据法研究领域知名的中青年学者和专家。

 

学术负责人蒋万来副教授,宁波大学法律硕士(JM)中心主任,中共宁波市政法委专家委员会专家,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理事和浙江省科技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民法学和知识产权法的教学研究工作,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1项,省部级和厅局级社科基金项目5项,分别在《政法论坛》、《知识产权》和《法学》等刊物公开发表20多篇学术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专著2部,合著和参编著作5部。

学术负责人孙建江副教授,法学博士,加拿大McGill大学访问学者,宁波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浙江素豪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出版《魁北克民法典》等译著(合作)、专著3部,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市奖项2次。

  学术负责人郭站红副教授,法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台湾中正大学访问学者,宁波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浙江同舟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出版《中国票据法专家建议稿及其说明》、《职工参与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等专著三部,译著《魁北克民法典》1部(合作)。在《法律科学》、《环球法律评论》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成果先后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转载多篇。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三项,其他项目1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级奖项多次,曾获教育部法律硕士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入选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

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

1)民法;(2)商法;(3)知识产权法。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法学院   

联系人:周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912

邮编:315211

E-mailzhouhuaquan@nbu.edu.cn

030106 诉讼法学

诉讼法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法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本学位点紧密联系浙江省这一沿海大省、宁波市是我国第二大港、浙东商贸中心、海事法院所在地,具有民商事活动复杂频繁、诉讼实践和司法改革成果显著、特色鲜明等优势和特点,将诉讼的基本理论、司法制度、诉讼实务研究作为发展的重点,与当地司法机关建立了诉讼调解服务中心等实践合作平台,设立了司法实务研究中心,研究在全国居于先进水平。

5年来,学位点主持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省哲社规划基金等省部级项目7 项;总经费100余万元;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5部;科研奖励10余项。

学位点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1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名。

学科带头人蒲一苇教授,法学博士,中国社科院联合博导、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民事诉讼法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省级精品课程《民事诉讼法》负责人、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宁波大学教学名师。出版专著、教材多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等课题10余项,获得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浙江省哲社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是国内民事诉讼法研究领域的优秀中青年学者。

学术负责人赵微教授2007年遴选为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学,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数十篇,多次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学术负责人吴建依教授长期从事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方面的研究,出版著作3部,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参与国家教育部、省市各类规划课题10余项。学术负责人李娜副教授,法学博士,长期从事刑法、刑事诉讼法、犯罪学方面的研究,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学位点设有三个研究方向:(1)民事诉讼法;(2)刑事诉讼法;(3)行政诉讼法。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法学院     

联系人:周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912

邮编:315211

E-mailzhouhuaquan@nbu.edu.cn

030107 经济法学

经济法学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本学位点紧贴浙江、宁波以及其他发达地区先试先行的国家示范区金融、保险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区等创新性改革实践,形成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市场监管法、金融法、涉外经济法学科发展特色。

近几年来,本学位点主持国家、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及政府与地方合作课题40多项,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经济法学科为市级重点学科,经济法课程获得国家精品课程和资源共享课程,经济法国家公开视频课程在全国上线。

本学位点有教授3名,副教授2名。学科带头人为郑曙光教授,学术方向负责人为李学兰教授、赵意奋教授。

学科带头人郑曙光教授,是宁波大学渔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法学专业联合博导,省级一流学科法学”—民商经济法方向负责人,先后获得省教学名师奖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十大中青年法学专家” “甬城英才浙江省杰出教师荣誉称号。长期从事经济法学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经济法学国家级精品课程3项,省部级重大攻关项目、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与教材10部,发表论文70多篇,6项研究成果获得省级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奖与教学成果奖,2项软科学研究成果入选国家级《软科学要报》。社会兼职有:全国商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人大立法专家咨询员、浙江省法制办专家咨询员、宁波市人大法工委法制咨询员、宁波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浙江省金融法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竞争法研究会副会长。研究领域为经济法基本理论、经济组织设立与运行制度、市场准入与退出法律制度、产权交易与资本市场运行法律问题、产业组织与自然垄断产业法律制度、渔业法规与渔政管理。

学术方向负责人赵意奋教授,系美国University of Toledo大学访问学者,宁波大学法学院法学系主任。长期经济法理论、金融法、票据法方面的教学科研与地方服务工作。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哲社规划项目、浙江省社科联项目等10多项,兼任浙江省法学会金融法学会常务理事。曾获浙江省教师技能比赛优胜奖、宁波大学课堂教学一等奖。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法基本理论、金融市场监管、金融组织制度、票据融资制度、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

学术方向负责人李学兰教授,系英国诺丁汉大学访问学者,宁波大学教务处处长。近5年来,主持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1项,其他类课题6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0多篇,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其他教学和科研成果奖5项。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法基本理论、行业与企业自律监管、民间法与商会法。

学位点设有三个研究方向:(1)市场监管法;(2)金融法;(3)涉外经济法。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法学院      

联系人:周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912

邮编:315211

E-mailzhouhuaquan@nbu.edu.cn

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于2015年新增设为硕士学位授予点,是浙江省一流学科(法学A类)的三大重点支柱学科及学位点之一。 本学位点有教授4人,讲师1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师2人。学科带头人为钭晓东教授,学科方向负责人为蔡先凤教授、夏雨博士。

学位点紧密联系针对浙江省与宁波大学的特点与现有和基础,本学科以环境法基本理论、国际环境法、海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为主要研究方向,结合长三角先发地区的实际需求,力求在浙江这一特定地区所具有的经济发达、开放度高、环境法治问题先发的实际和特点,通过加强硕士研究生培养、青年教师的帮带,培养年富力强的后备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环境法人才,力求链接长三角、辐射海西与浙南,力求成为地方可持续发展法治的重点智库,并在全国形成重要影响力。

本学位点已形成一支层次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大部分都有出国留学、高端访学、项目研究等经历,具有国际视野。近几年来,科研成果显著,特色鲜明,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近5年来,共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4项(其中重大招标课题1项、重点1项),教育部社科基地重大招标1项,浙江省重大招标项目1项等,已获得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浙江省哲学社科成果一等奖等重大标志性成果。

学科带头人钭晓东教授,宁波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中国社科院联合博导、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海洋法方向)、宁波大学博士生导师(渔业经管理下的渔业环境资源保护政策与法律方向),2011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环境法学博士,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国际法博士后,吉林大学理论法研究中心理论法学博士后。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获中达环境法青年学者奖、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一层次)、浙江省五个一批人才,浙江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专家,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学科评审专家、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导师。担任IUCN高级认证专家/导师、中国环境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科学环境法学会常务委员、最高院环境司法理论研究基地研究员、浙江省环境法学会副会长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1项,一般1项),所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项目(结题优秀)。主持十余项省部级以上课题。先后在China legal Sciences、《管理世界》《教育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现代法学》《法学》《法学评论》、Macquari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nvironmental Law、《学术月刊》等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经济法学》等论点摘编及全文复印。获浙江省哲学社科成果一等奖,入选国家社科成果文库,指导学生获国家挑战杯二等奖等标志性成果。

学术方向负责人蔡先凤教授,毕业于武汉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俄勒冈大学(University of Oregon)和佛蒙特法学院(Vermont Law School)学习交流和访学。现为宁波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和博士生导师(渔业经管理下的渔业环境资源保护政策与法律方向))。兼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法学系经济法学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宁波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战略合作共建研究中心——“法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等。曾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省哲社规划项目等多项,出版专著和教材3部,发表论文几十篇,研究成果获奖多项。主要研究领域为核政策与法律、海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渔业环境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等。

学术方向负责人夏雨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荷兰乌特勒支大学访问学者。毕业于浙江大学法学院,曾赴台湾、荷兰等地交流访学,并在宁波市法制办挂职一年半,对行政实务有较深了解,致力于环境行政法学研究。迄今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项目、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及政府横向课题等共计十余项,参与著作四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十余篇。

学位点设有三个研究方向:(1)环境法基本理论(2)国际环境法;(3)海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法学院   

联系人:周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912

邮编:315211

E-mailzhouhuaquan@nbu.edu.cn

030109 国际法学

国际法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法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本学位点紧密联系浙江省这一沿海大省、宁波市是我国第二大港、浙东商贸中心、海事法院所在地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我国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的实际和特点,在国际电子商务法研究方面起步较早,成果显著,特色鲜明,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海洋法、国际投资法、国际商事仲裁法的研究发展迅速,居全国先进水平。

3年来,学位点主持各类科研项目近5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司法部、省哲社规划基金等省部级项目 10 余项;总经费达100多万元;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 8部;科研奖励10余项。

学位点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6名、讲师2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名。

学科带头人刘满达教授,中国社科院联合博导、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国际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贸促会/国际商会调解中心宁波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5项,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是国内网络与电子商务法研究领域知名的中青年学者和专家。

学术负责人曲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国际法、海洋法、国际私法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及其他课题多项,在《中国法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多部;学术负责人尹力副教授,长期从事国际私法、国际商事仲裁与调解的研究,主持省市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30余篇,获省市级奖多项;学术负责人石慧副教授长期从事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的研究,出版专著、教材5部,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省、市社科课题10余项。学术负责人谢晓彬副教授长期从事国际私法、国际投资法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及部省级课题近10项,出版专著、教材4部,在《政法论坛》、《法学》、《政治与法律》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市级奖多项。

学位点设有三个研究方向:(1)国际公法;(2)国际私法;(3)国际经济法。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法学院     

联系人:周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912

邮编:315211

E-mailzhouhuaquan@nbu.edu.cn

035101 法律(非法学)

法律(非法学)是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该学位点以民商法学、经济法学两个硕士学位点为基础,兼顾刑事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等学科,并紧密联系浙江这一特定地区所具有的经济发达、开放度高、民商事活动复杂频繁的实际和特点,以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人才为目标。

3年来,学位点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20165项),教育部、司法部、省哲社规划基金等省部级项目24项;总经费达600多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4部;科研奖励11项。

学位点现有教授27名(含校外法律实践部门兼职教授17名)、副教授16名、讲师10名,其中博士18名、硕士12名。

学科带头人董茂云老师,是宁波大学引进的特聘教授,原上海复旦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主持的主要研究项目包括:1998年主持教育部九五规划项目《法院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制与法制中的作用》;2006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政治文明与司法公正的互动关系研究》;2011年主持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香港澳门基本法委员会委托项目《香港特别行政区司法制度(一)》。曾于199912月获上海市法学会首届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共十位)称号。代表性研究成果专著《比较法律文化:法典法与判例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年)获2002年司法部优秀法学教材与研究成果著作类二等奖。近期的代表性成果有专著《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研究》(合著,第一作者,商务印书馆2010年)。

学科带头人张炳生教授,法学院院长,法学博士,中国社科院联合博导、国家特色专业(法学)负责人、国家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负责人,浙江省优势专业、宁波市品牌专业负责人,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负责人,浙江省人大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浙江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专家委员,宁波市委法律顾问。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在《中国法学》、《政法论坛》、《法律科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1项、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浙江省人民政府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各1项,宁波市人民政府和浙江省教育厅科研成果奖一等奖各1项。

学科带头人郑曙光教授,是宁波大学渔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法学专业联合博导,省级一流学科法学”—民商经济法方向负责人,先后获得省教学名师奖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十大中青年法学专家” “甬城英才浙江省杰出教师荣誉称号。长期从事经济法学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经济法学国家级精品课程3项,省部级重大攻关项目、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与教材10部,发表论文70多篇,6项研究成果获得省级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奖与教学成果奖,2项软科学研究成果入选国家级《软科学要报》。社会兼职有:全国商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人大立法专家咨询员、浙江省法制办专家咨询员、宁波市人大法工委法制咨询员、宁波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浙江省金融法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竞争法研究会副会长。研究领域为经济法基本理论、经济组织设立与运行制度、市场准入与退出法律制度、产权交易与资本市场运行法律问题、产业组织与自然垄断产业法律制度、渔业法规与渔政管理。

学科带头人钭晓东教授,宁波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中国社科院联合博导、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海洋法方向)、宁波大学博士生导师(渔业经管理下的渔业环境资源保护政策与法律方向),2011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环境法学博士,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国际法博士后,吉林大学理论法研究中心理论法学博士后。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获中达环境法青年学者奖、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一层次)、浙江省五个一批人才,浙江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专家,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学科评审专家、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导师。担任IUCN高级认证专家/导师、中国环境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科学环境法学会常务委员、最高院环境司法理论研究基地研究员、浙江省环境法学会副会长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1项,一般1项),所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项目(结题优秀)。主持十余项省部级以上课题。先后在China legal Sciences、《管理世界》《教育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现代法学》《法学》《法学评论》、Macquari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nvironmental Law、《学术月刊》等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经济法学》等论点摘编及全文复印。获浙江省哲学社科成果一等奖,入选国家社科成果文库,指导学生获国家挑战杯二等奖等标志性成果。

学术负责人郑孟状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校长,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联合博导、教育部法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青年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民商经济法及浙江省重点学科民商法学负责人;出版专著4部(合作其中2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其他课题10余项,是国内票据法研究领域知名的中青年学者和专家。

学科带头人刘满达教授,中国社科院联合博导、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国际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贸促会/国际商会调解中心宁波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5项,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是国内网络与电子商务法研究领域知名的中青年学者和专家。

学术负责人曲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国际法、海洋法、国际私法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及其他课题多项,在《中国法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多部;学术负责人尹力副教授,长期从事国际私法、国际商事仲裁与调解的研究,主持省市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30余篇,获省市级奖多项;学术负责人石慧副教授长期从事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的研究,出版专著、教材5部,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省、市社科课题10余项。学术负责人谢晓彬副教授长期从事国际私法、国际投资法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及部省级课题近10项,出版专著、教材4部,在《政法论坛》、《法学》、《政治与法律》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市级奖多项。

学科带头人蒲一苇教授,法学博士,中国社科院联合博导、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民事诉讼法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省级精品课程《民事诉讼法》负责人、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宁波大学教学名师。出版专著、教材多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等课题10余项,获得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浙江省哲社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是国内民事诉讼法研究领域的优秀中青年学者。

学术负责人蒋万来副教授,宁波大学法律硕士(JM)中心主任,中共宁波市政法委专家委员会专家,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理事和浙江省科技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民法学和知识产权法的教学研究工作,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1项,省部级和厅局级社科基金项目5项,分别在《政法论坛》、《知识产权》和《法学》等刊物公开发表20多篇学术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专著2部,合著和参编著作5部。

学术负责人孙建江副教授,法学博士,加拿大McGill大学访问学者,宁波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浙江素豪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出版《魁北克民法典》等译著(合作)、专著3部,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市奖项2次。

学术负责人郭站红副教授,法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台湾中正大学访问学者,宁波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浙江同舟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出版《中国票据法专家建议稿及其说明》、《职工参与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等专著三部,译著《魁北克民法典》1部(合作)。在《法律科学》、《环球法律评论》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成果先后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转载多篇。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三项,其他项目1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级奖项多次,曾获教育部法律硕士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入选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

联系地址:宁波市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法学院   

联系人:周老师

联系电话: 0574-87600912

邮编:315211

E-mailzhouhuaquan@nbu.edu.cn

035102 法律(法学)

法律(非法学)是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该学位点以民商法学、经济法学两个硕士学位点为基础,兼顾刑事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等学科,并紧密联系浙江这一特定地区所具有的经济发达、开放度高、民商事活动复杂频繁的实际和特点,以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人才为目标。

3年来,学位点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20165项),教育部、司法部、省哲社规划基金等省部级项目24项;总经费达600多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4部;科研奖励11项。

学位点现有教授27名(含校外法律实践部门兼职教授17名)、副教授16名、讲师10名,其中博士18名、硕士12名。

学科带头人董茂云老师,是宁波大学引进的特聘教授,原上海复旦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主持的主要研究项目包括:1998年主持教育部九五规划项目《法院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制与法制中的作用》;2006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政治文明与司法公正的互动关系研究》;2011年主持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香港澳门基本法委员会委托项目《香港特别行政区司法制度(一)》。曾于199912月获上海市法学会首届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共十位)称号。代表性研究成果专著《比较法律文化:法典法与判例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年)获2002年司法部优秀法学教材与研究成果著作类二等奖。近期的代表性成果有专著《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研究》(合著,第一作者,商务印书馆2010年)。

学科带头人张炳生教授,法学院院长,法学博士,中国社科院联合博导、国家特色专业(法学)负责人、国家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负责人,浙江省优势专业、宁波市品牌专业负责人,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负责人,浙江省人大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浙江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专家委员,宁波市委法律顾问。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在《中国法学》、《政法论坛》、《法律科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1项、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浙江省人民政府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各1项,宁波市人民政府和浙江省教育厅科研成果奖一等奖各1项。

学科带头人郑曙光教授,是宁波大学渔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法学专业联合博导,省级一流学科法学”—民商经济法方向负责人,先后获得省教学名师奖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十大中青年法学专家” “甬城英才浙江省杰出教师荣誉称号。长期从事经济法学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经济法学国家级精品课程3项,省部级重大攻关项目、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与教材10部,发表论文70多篇,6项研究成果获得省级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奖与教学成果奖,2项软科学研究成果入选国家级《软科学要报》。社会兼职有:全国商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人大立法专家咨询员、浙江省法制办专家咨询员、宁波市人大法工委法制咨询员、宁波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浙江省金融法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竞争法研究会副会长。研究领域为经济法基本理论、经济组织设立与运行制度、市场准入与退出法律制度、产权交易与资本市场运行法律问题、产业组织与自然垄断产业法律制度、渔业法规与渔政管理。

学科带头人钭晓东教授,宁波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中国社科院联合博导、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海洋法方向)、宁波大学博士生导师(渔业经管理下的渔业环境资源保护政策与法律方向),2011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环境法学博士,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国际法博士后,吉林大学理论法研究中心理论法学博士后。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获中达环境法青年学者奖、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一层次)、浙江省五个一批人才,浙江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专家,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学科评审专家、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导师。担任IUCN高级认证专家/导师、中国环境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科学环境法学会常务委员、最高院环境司法理论研究基地研究员、浙江省环境法学会副会长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1项,一般1项),所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项目(结题优秀)。主持十余项省部级以上课题。先后在China legal Sciences、《管理世界》《教育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现代法学》《法学》《法学评论》、Macquari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nvironmental Law、《学术月刊》等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经济法学》等论点摘编及全文复印。获浙江省哲学社科成果一等奖,入选国家社科成果文库,指导学生获国家挑战杯二等奖等标志性成果。

学术负责人郑孟状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校长,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联合博导、教育部法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青年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民商经济法及浙江省重点学科民商法学负责人;出版专著4部(合作其中2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其他课题10余项,是国内票据法研究领域知名的中青年学者和专家。

学科带头人刘满达教授,中国社科院联合博导、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国际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贸促会/国际商会调解中心宁波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5项,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是国内网络与电子商务法研究领域知名的中青年学者和专家。

学术负责人曲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国际法、海洋法、国际私法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及其他课题多项,在《中国法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多部;学术负责人尹力副教授,长期从事国际私法、国际商事仲裁与调解的研究,主持省市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30余篇,获省市级奖多项;学术负责人石慧副教授长期从事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的研究,出版专著、教材5部,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省、市社科课题10余项。学术负责人谢晓彬副教授长期从事国际私法、国际投资法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及部省级课题近10项,出版专著、教材4部,在《政法论坛》、《法学》、《政治与法律》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市级奖多项。

学科带头人蒲一苇教授,法学博士,中国社科院联合博导、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民事诉讼法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省级精品课程《民事诉讼法》负责人、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宁波大学教学名师。出版专著、教材多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等课题10余项,获得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浙江省哲社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是国内民事诉讼法研究领域的优秀中青年学者。

学术负责人蒋万来副教授,宁波大学法律硕士(JM)中心主任,中共宁波市政法委专家委员会专家,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理事和浙江省科技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民法学和知识产权法的教学研究工作,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1项,省部级和厅局级社科基金项目5项,分别在《政法论坛》、《知识产权》和《法学》等刊物公开发表20多篇学术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专著2部,合著和参编著作5部。

学术负责人孙建江副教授,法学博士,加拿大McGill大学访问学者,宁波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浙江素豪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出版《魁北克民法典》等译著(合作)、专著3部,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市奖项2次。

学术负责人郭站红副教授,法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台湾中正大学访问学者,宁波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浙江同舟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出版《中国票据法专家建议稿及其说明》、《职工参与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等专著三部,译著《魁北克民法典》1部(合作)。在《法律科学》、《环球法律评论》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成果先后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转载多篇。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三项,其他项目1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级奖项多次,曾获教育部法律硕士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入选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联系地址:宁波市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法学院   

联系人:周老师

联系电话: 0574-87600912

邮编:315211

E-mailzhouhuaquan@nbu.edu.cn

1252 公共管理(MPA)

公共管理(MPA)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该学位点是审批培养公共管理专业学位资格,专为政府、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念、公共经济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领导者、管理者和政策分析人才的专门机构。

学位点依托单位公共管理系拥有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大学三级重点学科专业。学位点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聚揽精英,有教授32人,有博士学位者66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以上的专家12人。近3年来,学位点主持各类科研项目近100项,其中国家自然、社科基金项目10 项,教育部、司法部、省哲社规划基金等省部级项目 30项;总经费达200多万元;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 20余部。

学位点负责人赵振宇,教授,硕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宁波大学法学院副院长,MPA学位点负责人,教育部高校师资网络培训中心特聘教授,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副会长。在《管理世界》、《经济体制改革》、《学习与探索》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和教材3部,2011年荣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2年入选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考核优秀)。此外,获得全国MPA优秀教学奖和宁波市师德先进个人等各级教学科研奖励20余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民政部软科学、省软科学、省教改等多项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管理沟通》课入选教育部高校师资网络培训计划和中国地方高校慕课(UOOC)联盟。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等各级领导的重要批示。

叶笑云,宁波大学法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宁波大学MPA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政治学理论硕士、法学博士(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信访制度、社会治理。科研上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重大项目子课题、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多项。负责或参与撰写《社区协同治理_招宝山街道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社会管理创新宁波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服务型政府:宁波市公共事业管理创新研究》等著作,并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经济社会体制比较》、《道德与文明》、《江汉论坛》、人大复印资料等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或转载论文多篇。科研成果曾获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宁波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龚虹波教授,宁波大学法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宁波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政治学理论硕士,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博士,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地方政府治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和浙江省自然基金课题等省部级以上课题多项。在《社会科学战线》、《中国高教研究》《公共管理评论》、《社会科学》、《教学与研究》、《浙江社会科学》、《浙江学刊》、《理论探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公共管理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1篇,EI核心转载1,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篇。撰写学术著作一部由国家级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欧盟宪法与地方治理》,完成的研究报告《欧盟宪法的原则及其意蕴》在国际会议上宣读交流。曾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第二届新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二等奖、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年会论文二等奖、浙江省社科联青年优秀成果二等奖、宁波市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入选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育项目、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宁波市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带头人称号等。同时,还担任了宁波市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宁波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兼职顾问。

学位点还聘请了前美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现任美国公共生产力研究所所长Marc Holzer(马克霍哲)等9位国际公共管理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傅军教授等20多位全国MPA教指委委员,以及学富力强、有实践经验的地方政府官员,联手打造具有国际层次和特色的公共管理英才培养平台。

联系地址:宁波市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法学院

联系人:周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912

邮编:315211

E-mailzhouhuaquan@nbu.edu.cn

003教师教育学院

0401 教育学(一级学科学位点)

教育学是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现有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属于管理学门类、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和1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学学位点现有教授18人,副教授37人,博士34人。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一支年富力强、结构合理、凝聚力强、积极向上的教学和科研团队,近年来获国家级课题11项,省部级课题50余项(重点课题7项),获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3项,全国教育科研成果奖(教育部)三等奖1项,省哲社奖1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发表论文600余篇,出版专著30余部。教育学一级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一流建设学科,同时拥有省部级学科平台、研究基地多个,为科研、教学及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040101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教育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学位点负责人为吴黛舒教授。

教育学原理学位点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专门知识,熟悉教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较雄厚的相关学科知识修养、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能根据教育理论和实际需要选定有价值的、前沿性的研究课题,并能运用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和教育研究与管理机构的教师、研究和管理人员。近年来,教育学原理教师团队以项目主持人的身份承担了纵横向课题2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厅市级项目10余项。纵向课题经费达100多万元,横向项目的经费达30万元。以第一作者署名身份出版著作10多部,发表论文60余篇。获浙江省、教育部成果奖(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8项。获宁波市十五期间教育科学研究先进表扬个人1人。该学位点下设教育基本理论与基础教育改革、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2个方向。

教育基本理论与基础教育改革方向从教育实践变革入手,进行了教育基本理论的创新性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有中国教育学学科生成与发展、基础教育改革、教科书发展与演进、浙东文化与教育、教育生活史等。该方向学术带头人为熊和平教授,教育学博士,宁波市人文社科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获得浙江省哲社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项,第五届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国教育报》(理论版)等发表论文80余篇。承担硕士生课程《教育研究方法论》、《课程哲学》。

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方向,主要研究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获得的专业领域的成长机制与规律。探求适合中小学为主的兼顾高等院校的教师成长的实践策略,力图立足于学校教育的现实,建立一系列教师发展的实践模型。本方向的研究领域及其特色主要有两个:一是以教师的教育改革行为研究为切入点,丰富教师发展理论。二是以教师的身份与角色的转变为切入点,建构了当代教师专业发展中新型身份的确立机制及其理论基础。该方向学术带头人为吴黛舒教授,教育学博士,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获得浙江省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第七届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在《教育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持完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一般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其他各级各类研究项目20余项。承担硕士生课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师发展论》。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616号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联系人:蒲老师

电话:0574—87609279

邮编:315211

E-mailjsjyyjs@nbu.edu.cn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总体介绍)

课程与教学论学位点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该学位点所在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该学位点主要培养研究型、创新型中小学师资,各级教研室、教科院所、培训机构的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事业的高级研究与管理人才,重点研究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学科课程与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等内容,服务于省市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课程与教学论团队拥有专任教师30余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0人,博士10人。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课题50余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CSSCI收录1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并获省部级等各级奖励10余项。

学位点负责人为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郑东辉教授,教育学博士,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人才。郑东辉教授主要从事课堂评价、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改革以及家庭作业等领域的研究,在《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全球教育展望》、《课程教材教法》、《教师教育研究》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各1部,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课题3项、厅市级课题10 余项,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励近10 项。主持在研1项省级课堂教学改革项目以及310万元以上横向课题。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616号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联系人:蒲老师   

电话:0574—87609279

邮编:315211

E-mailjsjyyjs@nbu.edu.cn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01课程与教学论理论方向)

课程与教学论学位点的课程与教学论理论研究方向致力于课程与教学基本问题、课堂学习与评价、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教师发展等问题的研究。近年来,该方向研究人员在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师评价素养等领域产生了许多具有地区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主持完成2项国家级项目和5项省部级以上课题,主持在研省级和厅市级课题10余项,在《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一流期刊上发表文章100余篇,部分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奖。多年来,该方向积极为地方教研部门、大学教务部门、中小学校输送高质量的专业人员。

目前,该方向拥有教授2名,副教授3名。该方向学术带头人为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郑东辉教授,教育学博士,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郑东辉教授主要从事教师专业发展、课堂评价以及家庭作业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2项,厅市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1部,在《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全球教育展望》、《课程教材教法》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励多项。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方向)

课程与教学论学位点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语文课程、教材、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长期以来,该方向在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年来,该方向教师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10余部,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等各种科研项目多项。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目前,该方向有教授3人,副教授6人。该方向学术带头人为冯铁山教授,教育学博士,宁波大学首届最美导师,浙江省优秀教师,中国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师教育以及德育原理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近二十年一直致力于新诗教实验、诗意语文、诗意德育以及诗意语文教师形象塑造等系列课题研究。在《教育研究》、《思想战线》、《课程教材教法》、《语文建设》等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9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编教材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各1项,省哲社规划重点课题1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项,获得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3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

课程与教学论学位点的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数学课程、教学、学习、评价与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研究,为我国数学教育研究领域培养具有专业知识扎实、富有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开展数学教育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础教育输送高层次的数学教师。

目前,该方向教授2人,副教授3人。该方向学术带头人为邵光华教授,教育学博士,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数学学习理论、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在《教育研究》、《心理学报》、《课程教材教法》、《比较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数学通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8部,获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哲社科研优秀成果二等、三等奖5项,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5项,其他课题多项等。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04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

课程与教学论学位点的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主要研究我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教学、评价改革以及科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为我国科学教育实践与研究领域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富有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科学教育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学术方向带头人为周勇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长期从事科学教育理论、科学与化学课程设计与实施、科学与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及其他课题多项,出版学术专著《综合科学课程开发范式论》与《新课程下的评价观与评价策略》,主编与参编学术著作5部,在《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教育科学》等核心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学术论文。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05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

课程与教学论学位点的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主要研究我国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教学、评价改革以及化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为我国化学教育实践与研究领域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富有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化学教育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学术方向带头人为王存宽教授,现任宁波市化学学会副秘书长兼高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全国科学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化学教育理论、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全国教育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课题1项,浙江省新世纪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浙江省重点教材1部,宁波市哲社课题1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宁波大学重点教学研究课题1项等。在《教育研究》、《化学教育》、《化学教学》等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2部。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06小学教育方向)

课程与教学论学位点的小学教育方向是根据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而新增的一个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小学课程与教学理论、小学生学习心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小学课堂教学、小学各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旨在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文理兼融、学有专长、理论与实践并重、能够独立开展小学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的综合性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该方向教师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7部,主持完成各类课题10多项,有6项课题研究成果获省市级以上优秀成果奖。现正承担和主持省、市级课题项目10余项。

目前,小学教育方向拥有教授4名,副教授8名。该方向学术带头人为沈丹丹教授。沈丹丹教授是浙江省特级教师、宁波市名教师,全国跨世纪园丁工程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人选,长期从事小学教学和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能融教育、教学、科研于一体,深入小学第一线开展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曾担任小学校长多年,在各种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1部,主编和参编教材、教学参考书24本,主持、参与完成省、市级重点课题和规划课题10余项,有4项获市政府基础教育成果奖、市教育科研成果奖。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7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方向)

课程与教学论学位点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主要研究中小学英语课程、教材、教学及教师专业发展。既重视对外语教育教学理论发展的跟踪、把握与探讨,又注重对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分析,旨在培养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技能强、富有创新与专业思维、能够独立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该方向教师主持省级以上项目6项,国家级项目1项,在《课程教材教法》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

目前该方向有教授2名,副教授2名。该方向带头人为陈柏华教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中小学英语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小学英语教材、课堂教学行为及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在《课程教材教法》、《教育发展研究》、《比较教育研究》等全国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参编多部。获省哲社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市级科研优秀成果奖多项。

040105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教育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该学位点致力于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社区与儿童家庭教育、儿童发展与儿童教育、学前教育管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幼儿学习问题及学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近年来,该学位点的教师主持、主研省、部级、国家社科以及修企事业委托课题20多项,出版专著、译著及专业教材等共14部,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有数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复印。

作为有一定历史又是新兴的一门专业,学前教育学学位点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拥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博士5人,硕士7人;该方向学术带头人为陶志琼教授,现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分会常务理事。先后在《学前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科学》、《教育发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南京社会科学》等核心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10部,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和省部级、厅市级课题及企事业委托项目10余项。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616号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联系人:蒲老师

电话:0574—87609279

邮编:315211

E-mailjsjyyjs@nbu.edu.cn

040106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教育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高等教育学学位点主要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高等教育管理和教学的理论基础,具有较为开阔的社会科学学术视野和掌握现代高等教育教学及管理知识技能的专门人才。本专业注重培养硕士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和管理工作。目前,该学位点拥有一支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或研究员3人、副教授4人,博士4人。近年来该专业教师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60余篇,出版了10余部专著,多项成果获全国、省、校级多项奖励。1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2007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该学科研究主要围绕东部地区地方高校建设展开,研究大多具有国际视野和时代特征,从国内看在研究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发展模式上渐成特色。

该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高等教育管理;(2)区域高等教育发展;(3)比较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史。

该学位点负责人为贺国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2001年被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200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以来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科学第五、六届学科规划组专家。代表性著作有:《外国高等教育史》、《西方大学改革史略》等。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及《比较教育研究》发表论文十余篇。多篇论文分别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主要科研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国家一般课题外国职业教育史200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战后美国教育史2009)等。科研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及全国性奖励,其中《欧洲中世纪大学》2011年获全国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616号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联系人:蒲老师

电话:0574—87609279

邮编:315211

E-mailjsjyyjs@nbu.edu.cn 

040107 成人教育学

成人教育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教育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该学位点下设成人教育学原理、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三个研究方向。本学科点致力于成人教育转型发展、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社区教育管理和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等成人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探索。长期以来,我们在成人教育管理模式、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成人院校转型、社区教育模式探讨和老年教育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研究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该学位点教师在《教育研究》等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等各种科研项目30多项。目前主持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种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级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优秀成果一等奖6项、二、三等奖20余项等。

目前,成人教育学专业学位点拥有教授3名,副教授8名。学术带头人为乐传永教授,现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人教育学科组成员、教育部研究生学科评估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兼任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常务理事、全国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成人教育科研机构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战略学会终身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高教学会成人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成职教协会高教分会副会长、宁波市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会会长等。在各种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7部,获国家级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政府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二、三等奖3项,其他各种获奖20余项。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课题多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重点课题等5项。学位点导师马启鹏教授、卢美芬教授、孙立新副教授等都承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在《教育研究》等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多项。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616号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联系人:蒲老师、孙老师

电话:0574—87609279

邮编:315211315016

E-mailjsjyyjs@nbu.edu.cn sunlixin80@163.com

040110 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该学位点致力于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长期以来,该硕士点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近几年,该学位点的教师在《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开放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多部,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等各种科研项目20多项,获得省部级等各类优秀成果奖4项。

目前,教育技术学硕士点拥有教授2名,副教授4名。该学位点负责人为王海燕副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计算机辅助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常务理事,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共建的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中心特聘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关注新媒体环境下的教与学以及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在《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等各种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出版著作1部,主持和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等多项课题。

学术带头人徐晓雄博士、教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等多项课题,出版专著三部,在《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目前关注和致力于高等教育信息化、社会化媒体促进大学学习与发展等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616号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联系人:蒲老师

电话:0574—87609279

邮编:315211

E-mailjsjyyjs@nbu.edu.cn

0402心理学(一级学科学位点)

心理学是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为宁波市重点建设学科。现有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目前,该学科已形成社会认知与人格健康心理学社会性发展与品德教育、和决策过程与经济心理学四个具有鲜明特色与优势的学术研究方向。根据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武汉邱均平版)提供的评价数据,2012~2016年,该学科综合实力在全国102个一级学科单位中分别位列前31.70%16.67%16.67% 20.58%28.71%,连续两年(2013,2014)进入全国四星级学科行列。

该学科现有专业研究人员22名,其中教授(含研究员)5名,副教授6名,82%的研究人员具有博士学位。专业研究人员中,硕士研究生导师13名,其中浙江省人民政府首届高校优秀教师1(张锋教授),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人选和浙江省之江青年学者1(张林教授),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李伟强副教授),宁波大学浙东青年学者培养对象2(汪祚军副教授与尹军副教授)。本学科通过实施浙江省省属高校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和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应用心理学实验室以及财政部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心理学科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等项目,已建成能够满足本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学科发展平台,该平台现拥有2“64导脑电记录系统NeuroscanBP),1高精度经颅电刺激仪(tDCS)”, 3眼动追踪系统以及1“32导生物反馈仪模拟驾驶行为分析系统刺激制作与呈现系统团体行为观察与分析系统等大型教学和科研设备,共投入总建设经费700余万元,有效利用面积600平米,达到国内同类高校心理学实验室的先进装备水平。

近年来,该学科完成各级各类课题60余项,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被征地农民的社会心理与行为策略研究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级课题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状况的现状调研等,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风险决策遵循整合模型还是启发式模型?基于信息加工过程的检验”(2013,汪祚军)面部表情加工的场景效应及其认知机制”(2016,徐强),支出科研运行总经费250余万元。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洛因戒除者的行为控制功能及其对海洛因使用行为的自动化加工机制研究”(2011,张锋)残疾人社会疏离问题及其发生机制”(2012,张林)、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他人受益信息的社会交互意图识别”(2017,尹军)不公平感知后的信任受损及其修复研究”(2017,袁博)等国家级科研课题,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可供支出科研总经费200余万元。在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Disability and Health JournalPsychopharmacologyJournal of Behavior Therapy and Experimental PsychiaDrug and alcohol dependenceAdaptive BehaviorFrontiers in Psychology等国外重要学术期刊以及《心理学报》和《教育研究》等国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在《心理科学》等一级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6部,教材4部。其主要科研成果海洛因戒除者的行为冲动性:基于DDTIGT任务反应模式的探讨(张锋等)”先后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9)和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13)行为表征水平与心理距离间不具自动化联接特性:来自图片-词汇Stroop范式的实验证据(张锋等)”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5);《组织学习动力研究》(原献学)获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008);《自尊:结构与发展》(张林)获得浙江省社科联青年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11)

该学科高度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自2006年首届研究生毕业以来,共培养学术性硕士毕业生 93 名,其中 4 篇硕士论文获浙江省优秀学位论文,3篇硕士论文获宁波大学研究生卓创学位论文(2015);在校研究生 4 项成果获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和特等奖(2009,2011,2013,2017)2 项成果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09,2011)1 项成果获中国心理学会第十八届学术会议优秀研究生论文二等奖”(2015)2 项成果获宁波市研究生学术节学术之星金奖(2013,2015) 7 名研究生毕业后先后考取国内著名高校(如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等)的博士研究生。

注:该学科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和英语专业之外,原则上不招收其它跨专业考生。该学科同等学力考生需在复试时提供六门本科核心课程合格成绩单: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以及发表一篇心理学相关学术期刊的论文。

040201 基础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是隶属于心理学一级学科学位点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该学位点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功底和熟练的实验研究技能的心理学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内外心理学博士培养基地输送优秀生源,并为社会机构输送心理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该学位点主要招生方向社会认知与人格主要探讨人类社会认知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与人格因素的关系,旨在揭示人格特质对人类认知及行为过程的调节机制。其研究重点集中于两个领域:其一是关于人类社会认知过程及其脑机制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其二是关于特殊人群(如吸毒群体、网络依赖群体、残疾人群体等)认知过程及其人格调节机制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支撑上述研究的主要在研课题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洛因戒除者的行为控制功能及其对海洛因使用行为的自动化加工机制研究(2011)”残疾人社会疏离问题及其发生机制(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部表情加工的场景效应及其认知机制”(2016)基于他人受益信息的社会交互意图识别”(2017)、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后见之明偏差的心理机制:动态惊奇感转化的作用(2012)”海洛因戒除者的执行功能:药物相关线索与负性情绪线索的启动效应”(2015)等。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616号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联系人:蒲老师

电话:0574—87609279

邮编:315211

E-mailjsjyyjs@nbu.edu.cn

04020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宁波大学最早设立的心理学硕士点。该学位点主要培养在教育领域和科研部门从事儿童青少年教育与科研的高级心理学人才,并为国内外心理学博士培养基地输送优秀生源。

该学位点目前设有学习心理与教学过程社会性发展与学校教育两个研究生培养方向。前者旨在探讨个体学习过程及影响因素、学习与行为的关系,以及学与教的心理及其在教学过程的作用,后者旨在探讨社会性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以及学校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支撑上述研究的主要在研课题包括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青少年自尊结构与发展的生态学模型研究(2009)”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少年道德敏感性、道德氛围感知与道德发展的关系研究(2010)”,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文句子阅读中的字词加工方式:来自年老化的研究证据”(2015)儿童汉语阅读流畅性的发展及对阅读理解的影响”(2017)等。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616号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联系人:蒲老师

电话:0574—87609279

邮编:315211

E-mailjsjyyjs@nbu.edu.cn

040203 应用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该学位点旨在培养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中从事心理学应用研究与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并为国内外应用心理学博士培养基地输送优秀生源。

该学科点目前主要设有经济与管理心理学健康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两个研究生培养方向。前者旨在探讨经济与管理活动中人们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涉及组织学习、消费及广告心理、行为决策三个稳定且具特色的领域;后者主要开展人类病理性心理与行为的形成及其机制的基础研究以及各类心理干预技术的应用研究,以为增进人类心理幸福提供心理学依据。支撑上述研究的主要在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风险决策遵循整合模型还是启发式模型?基于信息加工过程的检验(2013)”不公平感知后的信任受损及其修复研究”(2017)、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亲社会视频游戏和人格特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2010)”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健全人对残疾人态度的模型及其与残疾人行为特征的关系(2011)”以及负性背景情绪对跨期选择的影响:基于具体情绪形态的视角”(2017)等。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616号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联系人:蒲老师

电话:0574—87609279

邮编:315211

E-mailjsjyyjs@nbu.edu.cn

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位点是2006年经浙江省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主要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教育科学、管理科学和经济学基础,具有较为开阔的社会科学学术视野和掌握现代教育与管理手段的专门人才。本专业注重培养硕士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从事教学工作、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和教育决策与管理的咨询工作。

该学位点拥有一支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或研究员)4名,博士4名,学术梯队合理,研究成果丰富,在区域教育政策与学校发展研究、教育管理美学研究、现代学校制度研究等方面已形成特色和优势。近5年来,学位点主持研究各类科研项目40多项,其中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7项,教育部、省哲社规划等省部级项目9项,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4项,其他科研奖多项。该学位点注重与区域教育部门联系,开辟《校长论坛》,邀请名校校长担任兼职研究生导师。

学位点负责人孙玉丽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教育管理美学理论、学校发展和教育政策分析,特别是在教育管理审美价值研究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学术专著《自由实践的教育管理——美学的视角》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学术专著《教育管理审美价值论》获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浙江省社科联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宁波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已在《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教育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教育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参与研究了多项国家级课题,主持研究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经济发达地区中等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文化机制研究、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制度研究10多项省部级、厅市级课题。

主要学术骨干徐建平博士、副教授,在《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多篇,特别在现代学校制度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果,曾荣获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奖励,先后获得省哲社规划课题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资助,出版的《学校:在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入选国内首批教育管理博士文库。

学位点现有2个研究方向:(1)教育管理(2)教育经济

欢迎全国具有教育学、管理学或经济学本科基础的优秀人士积极报考。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616号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联系人:蒲老师

电话:0574—87609279

邮编:315211

E-mailjsjyyjs@nbu.edu.cn

0451 教育硕士(总体介绍)

宁波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是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它以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中小学教师为己任,主要研究方向有教育管理、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化学)、学科教学(英语)、现代教育技术、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研究方向。该点所属教育学学科是浙江省重点学科、浙江省一流建设学科,宁波市重点学科。该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职教师63人,兼职导师30余人,其中正教授20人,副教授3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0余人;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00余项,总经费近300万元,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60余篇,其中CSSCI收录70余篇,出版著作30余部,并获省部级等各级奖励十余项。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616号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联系人:蒲老师

电话:0574—876092790574—87609274

邮编:315211

E-mailjsjyyjs@nbu.edu.cn

045101 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方向主要从事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中小学学校发展、中小学校内部各类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该方向负责人为孙玉丽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教育管理美学理论、学校发展范式和教育政策分析。学术专著《自由实践的教育管理——美学的视角》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已在《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教育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教育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参与研究了多项国家级课题,主持研究了2项省部级,其他课题多项。

第二负责人(主要负责非全日制研究生)为徐建平博士、副教授,长期从事教育政策与法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参与国家《义务教育法》等法律以及宁波市《学前教育促进条例》等地方教育法律法规的研究和起草工作。在《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多篇,特别在现代学校制度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果,曾荣获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奖励,先后获得省哲社规划课题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资助,出版的《学校:在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入选国内首批教育管理博士文库,主编了《教育政策与法律》等教材。

045103 学科教学(语文)

学科教学(语文)方向主要从事语文课程、教材、教学理论与实践、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等研究。近年来,该方向教师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10余部,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等各种科研项目多项,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励。该方向负责人为冯铁山教授,教育学博士,宁波大学首届最美导师,曾任省重点专业语文教育专业负责人。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师教育以及德育原理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十余年一直致力于新诗教实验、诗意语文、诗意德育以及诗意语文教师形象塑造等系列课题研究。在《教育研究》、《思想战线》、《课程教材教法》、《语文建设》等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编教材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各1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项,获得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

045104学科教学(数学)

学科教学(数学)方向主要从事数学课程、教材、教学、学习、评价等领域的研究,主要培养高素质中小学数学教师。该方向教授2名,副教授3名,近年来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多部。该方向负责人为邵光华教授,教育学博士,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数学通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曾获国家高等教育成果二等奖1项,省高等教育成果一等奖1项,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优秀成果奖5项,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6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子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及其他课题多项。

045106学科教学(化学)

学科教学(化学)方向主要研究我国基础教育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以及化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为我国化学教育与研究领域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富有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化学教育研究的高素质化学教师。该方向负责人为周勇教授,教育学博士,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长期从事科学与化学课程设计与实施、科学与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及其他课题多项,出版学术专著《综合科学课程开发范式论》与《新课程下的评价观与评价策略》,主编与参编学术著作5部,在《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教育科学》等核心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学术论文。

045108 学科教学(英语)

学科教学(英语)方向主要从事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教材与教学实践问题研究,主要培养高素质中小学英语师资。近年来,该方向教师主持省级以上项目6项,国家级项目1项,在《课程教材教法》、《比较教育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目前该方向有教授2名,副教授2名。该方向负责人为张光陆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课堂话语分析以及英语教师教育研究,先后在《课程.教材.教法》、《教育发展研究》、《全球教育展望》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译著2部,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课题多项。

045114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方向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近几年,该方向的教师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多部,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等各种科研项目20多项,获得省部级等各类优秀成果奖4项。该方向负责人为王海燕副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计算机辅助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共建的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中心特聘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关注新媒体环境下的教与学以及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在《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等各种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出版著作1部,主持和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等多项课题。

045115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方向主要研究小学课程与教学理论、小学生学习心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小学课堂教学、小学各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旨在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文理兼融、学有专长、理论与实践并重、能够独立开展小学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的综合性学术型专门人才。该方向的负责人是娄亚敏副教授,主持省部级课题多个、出版教材多部。十几年来一直负责小学教育专业,是2015年度校王宽诚育人奖获得者。本方向的导师团队人员众多,有数学、语文、英语、科学、管理等学科方向的导师组成,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如沈丹丹、冯铁山、孙玉丽、张光陆等教授领衔指导。近年来,该方向的主要导师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8部,主持完成各类课题20多项,有6项课题研究成果获省市级以上优秀成果奖。现正承担和主持省、市级课题项目10余项。

045116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方向主要从事学习心理与教学过程、社会性发展与学校教育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本方向现有专业研究人员19名,其中教授(研究员)5名,副教授7名,高级实验师1名,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11名。专业研究人员中,硕士研究生导师12名,其中浙江省首届高校优秀教师1(张锋教授),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人选和浙江省之江青年学者1(张林教授),浙江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李伟强副教授)。近三年来,该方向教师获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11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该方向负责人为张林教授,心理学博士,主要从事社会性发展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教材1部,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Disability and Health Journal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SSCI/CSSCI/CSCD来源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入选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第一层次;主讲研究生课程《心理学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被列为宁波大学重点建设课程、宁波大学优秀示范建设课程;获浙江省社科联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17年被评为宁波大学最美导师;指导研究生获2015年浙江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作品竞赛二等奖,指导本科生获2017年浙江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作品竞赛特等奖;研究生毕业论文获宁波大学卓创优秀论文(2015)2名研究生获得20132015年宁波市研究生学术节学术之星金奖,被评为宁波市学术节优秀指导教师(20132015);所指导毕业的研究生已有5人考取国内著名大学博士研究生。

045118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方向主要从事学前教育原理、社区与儿童家庭教育、儿童数学教育、儿童特殊教育、儿童体育游戏、儿童艺术教育等研究,具体表现在学前教育、教学理论、学前教育管理、幼儿园活动组织与实施、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师幼互动、幼儿学习问题及学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方面。学前教育方向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拥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有博士学位者5人,有硕士学位者10人。近五年来,该学位点的教师主持、主研省、部级、国家社科以及修企事业委托课题20多项,出版专著、译著及专业教材等共14部,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80余篇。该方向负责人为陶志琼教授,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分会常务理事、全国家庭教育专家库成员。在《学前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10部,主持、主研省部级重点、国家社会科学课题和各类委托项目课题10余项。

 


004体育学院

040301 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宁波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和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

本学位点教师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共10余项;获省哲社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以及多部专著。多项成果纳入《体育经济学》的教材中,并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其特色:1)在体育产业区域竞争力和体育赛事研究领域,提出了体育产业的关联效应理论体育赛事区域核心竞争力理论2)构筑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及测量方法。

学位点现有指导教师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人。学位点负责人陆亨伯教授,全国教师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特色专业、省优势专业、市品牌专业体育教育负责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等8项;《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均衡》的成果获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教材著作4部。学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丛湖平教授,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委员、《体育科学》和《中国体育科技》杂志编委,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5部、主编《体育统计学》《体育经济学》等全国统编教材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国家体育总局社科类软科学研究项目、省哲社科研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5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

本学位点主要设立3个研究方向:

1)体育产业理论与实践:体育产业理论研究体育产业应用研究为两大研究领域,在体育经纪的中介服务、体育产业的统计应用和体育产业市场供需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系列研究,为浙江省相关政府部门提供了体育产业发展决策咨询和政策选择支持。

2)体育管理理论与实践:从产权理论出发,提出了在公共体育场馆制度调整过程中,产权交易的基本特征、方式和路径。尤其在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管理过程中管理权、收益分配权的边界划分和实践运用探索方面做出了创新型工作。

3)体育社会问题研究:通过对农村居民、知识分子等社会分类阶层群体的调查与研究,提供了反应这些群体体育行为基本特征及相关的建设性意见,为同类研究提供了文献支持。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体育学院

联系人:胡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456

邮编:315211

E-mail:huqiuli@nbu.edu.cn

040302 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人体科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体育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拥有宁波大学大健康研究院、浙江省财政厅的运动人体科学专项实验室、宁波市教育系统的健康体适能测试中心和安踏公司共建的运动装备研究基地。与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科学重点实验室

本学位点教师主持国家级和一些重要的横向研究项目,在国际学术期刊(SCISSCIEI源刊)发表了一批高水平学术论文。研究成果被纳入《运动生物力学》的教材中,并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其特色:1)与世界500强企业迪卡侬公司及国内著名企业安踏公司合作,分别建立了亚洲人群运动的生物力学特征研究平台安踏体育装备核心技术研发中心,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2)与乐歌科技公司合作,建立乐歌人体工效学研究基地,开展健身自行车等人体工效学研究。科研设施完善,建有4600㎡的实验综合大楼,设有多个设备先进的研究实验室及一批先进的精密仪器,有Contrex等速训练系统、Kistler三维测力系统、Novel emedpedar足底压力测试系统、Cosmed心肺功能测试仪、Vicon运动解析系统、Diers三维光学脊柱测量系统、六角振动训练平台等大型研究设备。拥有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和学术刊物,为硕士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位点现有指导教师1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其中博士5人。学位点负责人、博士生导师陈小平教授/博士,亚洲教练员科学学会理事,国家赛艇队奥运备战专家组成员。近年来承担国家科技部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科技部子课题及省部级项目等16余项,总经费达600余万元;出版专著3部,译著2部,核心学术论文70余篇,获第29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个人贡献奖,体育科学技术奖等。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李建设教授,亚洲运动生物力学学会主席,中国运动生物力学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运动生物力学”负责人,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奥运攻关项目、科技厅重大课题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等14余项,重大横向项目4项,科研总经费达30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顾耀东教授,国际足球科学学会理事,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浙江省151人才工程计划培养人; SCI源刊《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and Health Informatics》特邀主编,SCI源刊《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ports Biomechanics》编委,近年来在SCISSCIEI收录期刊以及国内权威期刊发表核心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等12项,累计科研经费300余万元;获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

本学位点主要设立3个研究方向:

1)运动生物力学:以数学、力学和医学为支撑学科,着重运动机能测量评价与运动装备研发。近年来在人体运动机能及运动损伤的测量评价、运动技术仿真模拟、运动鞋核心技术设计、颈背健康、运动装备的人-机工效学研发等方面形成了特色。

2)运动健康工程:结合医学、工程学、人机功效学等学科,对接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以体质健康促进为主线,站在体育学的视角开展运动健康促进相关研究。近年来在颈背健康促进、人机工程设计与研发、健身自行车、智能办公系统测量评价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形成了特色。

3)运动医学:依托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生理生化等基础学科,在运动损伤的测量评价和机理研究、健身运动效果的医学评定、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全民健身与运动健康促进学领域等方面获得重要研究成果并形成了特色。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体育学院

联系人:胡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456

邮编:315211

E-mail:huqiuli@nbu.edu.cn

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省属高校核心力量训练及运动装备研发实验室体育教育训练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科学重点实验室和宁波市重点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

本学位点教师主持国家级、奥运科技攻关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了50余篇高水平论文和专著,并为优秀运动队(员)的体能、技能科学化训练提供科技支持。其特色:1)在体能、核心力量训练及心理训练与调控等方面,为我国皮划赛艇、柔道等项目的国家高水平运动员提供综合诊断和评价指导;2)对运动员训练与比赛过程的心理现象、竞技状态调控以及运动性心理疲劳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3)体育锻炼对大众及特殊人群身心健康促进作用研究。科研设施完善,建有4600㎡的实验综合大楼,有5个学科专用实验室,有Con-trex等速训练系统、Kistler Lnstrumente AG三维测力系统、Novel emed测力板、pedar足底压力测试系统、Novel 测力台、Cosmed心肺功能仪、SIMI Motion运动解析系统、遥测肌电仪、遥测心率表、血乳酸仪、生物反馈仪、认知心理学相关仪器、脑功能测评(ET)等大型研究设备。

学位点现有指导教师1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人,其中博士4人。学位点负责人、硕士生导师林岭教授/博士,国家体育总局奥运科技攻关专家组成员,国家柔道队队科研团队负责人,国家体育总局柔道协会科研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生理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解决训练学问题、认知心理学、大众锻炼与身心健康关系等。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体育总局奥运攻关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20余项,重大横向项目3项,项目总经费达300余万元;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曾获全国体育科技先进工作者,奥运会科技攻关与服务突出贡献奖等十几项省部级奖项等。

本学位点主要设立4个研究方向:

1)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该研究方向强调训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强调训练理论的生物学和教育学基础,强调对经典训练理论的总结和对当代世界训练理论发展趋势的把握。该研究方向涉及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长期控制和竞技状态的短期调整、关键训练难题解决思路与方法、优秀运动员综合竞技能力培养与科学化训练方法、运动训练的生物学效应机制、训练创新理念及方法、专项训练理论与方法、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科学化训练平台构建及运转机制、运动技能训练创新方法与机制,青少年运动员协调能力的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方法与评价的研究等多个研究重点。

2运动心理学理论与应用:应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训练与竞赛中的心理学现象、训练与竞赛中运动员心理调控方法、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的促进、心理疲劳理论及调控方法、运动训练的中枢适应机制及优化方法、运动技能学、运动认知心理学等。

3)体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该研究方向以竞技运动训练和普通人群的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为研究对象,以多个体育基础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为手段,研究力量、耐力、速度和柔韧等主要身体素质的训练理论与方法,同时还研究这些素质与技术、协调等专项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基础力量向专项力量转化的训练模式与方法,体能训练的生物学机制及创新方法等。

4)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从运动训练学和教育学的角度研究国内外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现状与发展,根据不同年龄教学对象的生长发育特点研究中小学和大学体育教学课程的负荷、技能学习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体育硕士培养创新模式及方法等。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体育学院

联系人:胡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456

邮编:315211

E-mail:huqiuli@nbu.edu.cn

040304民族传统体育学

民族传统体育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体育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该硕士点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体育教育国家特色专业作为学科支撑。

本学位点教师主持10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项目,研究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三等奖1项,省哲社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15余项论文及专著。其特色:1)对民族体育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的失范问题、机理及解决策略提出了系统构架;2)开展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等研究工作。

学位点现有指导教师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其中博士2人。学位点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倪依克教授/博士,中国体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委员,广东省社会学学会理事。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课题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等10余项,出版和编撰学术专著4部,合编国家级教材5部。在《体育科学》、《体育学刊》、《体育与科学》等体育核心类期刊以及其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

本学位点主要设立3个研究方向:

1民族传统体育历史与文化:该研究方向以人类学、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引入文化人类学等研究方法,对民族体育传统文化传承及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失范问题、机理及解决策略提出了系统构架,从动态的角度考察区域变迁过程中亚洲和欧洲国家典型区域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现状及其机理。

2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实践:该研究方向以不同社会阶层人群民族传统体育养生健身行为为研究对象,在强调运用社会分层和阶层划分的一般理论进行实证研究的同时,注重探究休闲时代不同社会阶层人群传统体育养生健身需求、行为和价值观的多样化态势,透视社会阶层分化在传统体育养生健身领域的表征与关联。

3)民族民间体育理论与方法:该研究方向以民族民间体育为研究对象,通过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运用,主要对我国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起源、演变、以及发展与传承问题进行研究,构建和完善我国民族民间体育理论体系。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体育学院

联系人:胡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456

邮编:315211

E-mail:huqiuli@nbu.edu.cn

0452 体育

体育学院下设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两个团队,现有教授18人,副教授11人,博士、硕士学历教师达50%以上。学院现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个。2009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授权招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依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宁波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中央财政资助“运动人体科学专项实验室”和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学院与国家体育总局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浙江省体育局和国内外知名体育用品企业建立了稳定持久的合作关系,并以校内跨学科整合研究资源为核心,以社会相关团体合作研究为基本方式,形成了具有开放型合作研究的学术团队特征。在运动(技)机能测量评价与运动装备研发、运动训练理论与应用、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体育产业理论与实践、民族传统体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本学位点近5年来在科研成果方面取得的业绩:国家级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41项;省部级成果奖6项,出版学术著作19部,其中专著17部;发表高级别论文137篇,其中权威期刊《体育科学》论文18篇,被SCI SSCI EI收录的学术论文50余篇。建有4600㎡的实验综合大楼,有5个学科专用实验室和3个学科专用工作室,有Con-trex等速训练系统、Kistler Lnstrumente AG三维测力系统、Novel emed测力板、pedar足底压力测试系统、Novel 测力台、Cosmed心肺功能仪、SIMI Motion运动解析系统等大型研究设备和与国家体育总局联网的图书资料室。

本学位点招生领域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体育教学:从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教体结合”的组织结构、互动的耦合方式以及实现“教体结合”的阶段性方案,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与机制和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形成了特色,与全省部分重点中学建立实习基地并聘请中学特级教师为本学位点兼职导师。

运动训练:近年来以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医学为支撑学科,在人体运动机能及运动损伤的测量评价、运动鞋结构减震及足踝保护设计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同时应用灰色系统方法构架了运动竞技研究中的数据处理系统,在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调控的机制与技术、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体系与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形成了特色。与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及省内各级运动学校合作办学,并聘请知名教练担任兼职导师。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体育学院

联系人:胡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456

邮编:315211

E-mail:huqiuli@nbu.edu.cn

005人文与传媒学院

050101 文艺学

文艺学隶属于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中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依托浙江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浙东文化与宁波文化大市建设研究中心(宁波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共建基地)、浙东文化研究基地(宁波市研究基地)、宁波市民国文化研究基地(宁波市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以文学理论、文学范畴、文艺美学、民族民间音乐与美术工艺理论等为研究对象,在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以及西方文化霸权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批较有影响的成果。

学位点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学位点负责人赵树功教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151人才第一层次培养人员,宁波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科带头人,成果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古代文学研究年鉴》等转载、摘编、收录;出版著作7部,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库、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共3项,获省部级学术奖励3次。方向负责人李亮伟教授,主要从事山水审美文化研究,出版有《涵咏大雅》、《中国古代山水文学散论》等著作,系宁波市教学名师;方向负责人尹德翔教授,主要从事西方文论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境外中国现代人物传记资料整理与研究》。

近5年来,学位点成员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汉语基督教学术论评》、《WORLD OF MUSIC》、《YEARBOOK FOR TRADITIONAL MSUIC》等期刊发表文章100余篇,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

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文艺美学;(2)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3)西方文论。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联系人:高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653

邮编:315211

E-mail:gaoting@nbu.edu.cn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隶属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11年首次招生。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掌握本专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风和文风,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有从事汉语教学及其他语言应用的实践能力。本专业设有现代汉语、语篇与语用、语言教学三个研究方向。现代汉语方向主要研究汉语词汇、语法,语篇与语用方向主要研究汉语篇章、修辞,语言教学方向主要研究汉语母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等。近年来,本专业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4项,国家语委项目1项,浙江省哲社项目6项;出版专著和教材9部;在《中国语文》《语言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

学位点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1人,其中博士3人。学术带头人沈怀兴教授,主要从事语言理论和词汇学研究,著有《汉语商论》《联绵字理论问题研究》《现代联绵字观念的危害》,整理并出版古籍四种,参编字典词典各1部;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学位点负责人聂仁发教授,主要从事汉语语法和篇章研究,著有《现代汉语语篇研究》《汉语主语和话题问题研究》,主编《汉语通论》,参编《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等;在研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阮咏梅教授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方言研究,著有《温岭方言研究》,主编《新中国风——对外汉语中高级阅读教程》等;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何清强副教授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在研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浙江省哲社规划项目各1项。

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现代汉语;(2)语篇与语用;(3)汉语教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联系人:高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653

邮编:315211

E-mail:gaoting@nbu.edu.cn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汉语言文字学隶属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依托浙江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浙东文化与宁波文化大市建设研究中心(宁波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共建基地)、浙东文化研究基地(宁波市研究基地)、宁波市民国文化研究基地(宁波市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2007年首次招生。学位点依托浙江省中国语言文学一级重点学科和宁波市中国语言文学与文化重点学科,以近代汉语、中古汉语和汉语方言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明清俗字俗词语、中古汉语词汇、赣方言及吴方言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已经形成一定特色。

学位点共有教授4人。学术带头人周志锋教授为浙江省语言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近代汉语、语文辞书及吴方言研究,先后出版《大字典论稿》《明清小说俗字俗语研究》《周志锋解说宁波话》《训诂探索与应用》等专著4部,另有合著3部,发表论文150多篇;学位点负责人宋闻兵教授主要从事中古汉语词汇研究,著有《〈宋书〉词语研究》等。都兴宙教授主要从事近代汉语及音韵研究,著有《敦煌变文韵部研究》《近代汉语杂识》等;肖萍教授主要从事汉语方言研究,著有《江西吴城方言语音研究》《余姚方言志》《鄞州方言研究》等。

近年来,学位点共出版著作5部,在《中国语文》、《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方言》、《辞书研究》、《语文建设》及其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及其后期资助项目3项,教育部及省市级课题15项,获得省市级奖项12项。

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近代汉语;(2)中古汉语;(3)汉语方言。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联系人:高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653

邮编:315211

E-mail:gaoting@nbu.edu.cn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隶属于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中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依托浙江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浙东文化与宁波文化大市建设研究中心(宁波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共建基地)、浙东文化研究基地(宁波市研究基地)、宁波市民国文化研究基地(宁波市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2007年首次招生。在唐代文学、明清小说、地域文化与文学、古代文学文献学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形成一定特色。

学位点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其中博士4人,学术梯队比较合理。近5年来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等一级以上核心刊、报及其它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10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浙江省哲社等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在唐宋文学、山水文学、戏曲文学、区域文学等领域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

学位点负责人张如安教授长期从事区域文化与文学的研究,在《文学遗产》、《文献》等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70余篇,有4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出版著作8部。李亮伟教授长期研究山水文学,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最新出版《由拳集校注》。方向负责人李建华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隋唐文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发表论文30余篇。张萍副教授从事古典戏曲小说等的研究,参与编纂《清车王府藏戏曲全编》,获第七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二等奖,张骁飞副教授从事唐宋文献考订,著有《王应麟文集研究》、杨凤琴副教授从事古代诗歌研究,著有《戴表元研究》等,均取得了很多重要科研成果。

学位点现有三个方向:(1)唐宋文学研究;(2)元明清文学研究;(3)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联系人:高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653

邮编:315211

E-mail:gaoting@nbu.edu.cn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隶属于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中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依托浙江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浙东文化与宁波文化大市建设研究中心(宁波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共建基地)、浙东文化研究基地(宁波市研究基地)、宁波市民国文化研究基地(宁波市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2004年首次招生。学位点的研究涵盖了20世纪中国文学、文艺学、文化批评等,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和应用性,设有“20世纪中国文学文类研究”、“20世纪中国文艺思潮与文化批评”和“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三个研究方向,方向负责人分别为赵江滨教授、南志刚教授、任茹文副教授。

学位点共有9名教师,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其中博士学位7人,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专业特长互补,学位点负责人南志刚教授为浙江省文艺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宁波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思潮与文学史写作研究;学术骨干有:赵江滨博士/教授,宁波市江北区作家协会主席,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文类研究和作家研究;周春英/教授,主要从事新世纪中国乡土文学和女性文学研究;毛海莹博士/教授,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从事文艺民俗学和现代作家作品研究;任茹文博士/副教授,宁波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从事当代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刘华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现代作家作品研究;胡苏珍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诗歌和作家作品研究;徐琼,副教授,主要从事传记文学和影视文学研究;陕庆,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和作家作品研究。

近5年来,学位点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规划重点课题2项,省部级以上规划课题6项,横向课题8项,课题经费50万元,获得省市级科研、教学成果奖9项,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新文学史料》《文艺理论研究》《当代作家评论》、《文艺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光明日报》等核心报刊发表论文12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得省市级学术奖项9项。学科积极服务于地方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在浙东文学与文化研究、宁波现代作家研究和当代文学批评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颇具影响的成果。

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20世纪中国文学文类研究;(2)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与文化批评;(3)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联系人:高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653

邮编:315211

E-mail:gaoting@nbu.edu.cn

0501Z1文艺与新传媒

文艺与新传媒是隶属于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中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该硕士点以新媒体传播背景下的文艺传播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培养文艺学与传播学跨界复合型人才。硕士点依托宁波大学与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教育局、宁波广电集团、宁波日报集团共建的新闻传播学院、现代传播研究院科研平台,进行文艺学与新闻传播学等学科交叉研究。

学科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人。学位点兼“新闻与文艺传播”方向负责人宁海林教授,博士,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主持国家课题2项,发表论文40余篇。“新媒体文艺理论与批评”方向负责人贺雪飞教授,硕士,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发表论文40余篇。“文化创意产业”方向负责人徐君康副教授,硕士,主持浙江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项,发表论文20余篇。学位点学术骨干有:傅海,博士,副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委托项目子课题1项,博士后科学基金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各1项。史文静博士/副教授,主持国家社科青年项目1项、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庞菊爱硕士/副教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学项目、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各1项。李乐博士/副教授,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浙江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各1项。张奎阳硕士/副教授,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此外,还聘任了5位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教育局、宁波广电集团、宁波日报集团有关领导、专家为兼职硕导。

近年来,学位点成员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社会科学战线》、《浙江社会科学》、《现代传播》、《当代传播》、《中国出版》等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10部。

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新媒体文艺理论与批评;(2)新闻与文艺传播;(3)文化创意产业。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联系人:高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653

邮编:315211

E-mail:gaoting@nbu.edu.cn

060200 中国史                          

历史学科始建于1982年,2003年获专门史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既是“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的主要学术力量,又拥有“浙东文化与宁波文化大市建设研究中心”、“浙东文化研究基地”和“民国文化研究基地”四个研究平台,现有教师24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9名、讲师7名,23人拥有博士学位。学科带头人龚缨晏教授,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二层次培养人员、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

中国史学科下设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中外关系史五个二级学位点。

(1)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内设史学理论、中国史学史、中国方志学史三个方向,分别由钱茂伟教授、童杰副教授、沈松平副教授负责。该学位点重在通过对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史学典籍的研究,正确评析各历史阶段的史学思想和史学流派。开设的必修课程有史学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史学史研究、方志发展史研究。

(2)中国古代史

内设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三个方向,分别由唐燮军教授、邢舒绪副教授、贾庆军副教授负责。该学位点围绕不同时段的历史进程、疆域变迁、制度文明、民众生活、思想文化等内容,系统研究先秦至鸦片战争的中国历史,全面揭示中华民族的融合和中华古代文明演进的历程。开设的必修课程有古代史学科史、古代社会史文献研读、中国古代史专题研究。

(3)中国近现代史

内设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及社会变迁、近现代中外关系和思想文化交流、民国史三个方向,分别由王瑞成教授、陈君静教授、孙善根研究员负责。该学位点系统研究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并侧重于探讨该时期浙江的政治、社会、经济、财政金融、对外关系、思想文化。开设的必修课程有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国近现代经济与社会史研究、近现代中国对外关系史研究。

(4)专门史

内设区域社会变迁、区域文化史、区域政治与对外关系三个方向,分别由张伟教授、李小红副教授、谷雪梅副教授负责。该学位点侧重研究浙东区域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及区域社会变迁史研究。开设的必修课程有区域经济史研究、区域文化史研究、区域社会史研究。

(5)中外关系史

内设东亚交通史、日本史、东亚文化史三个方向,分别由龚缨晏教授、刘恒武教授、周莉萍副教授负责。该学位点侧重研究中国古代与东亚关系史、近代以来中欧关系史、中美关系史研究。开设的必修课程有中外关系史研究、日本史研究、中国基督宗教史。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联系人:高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653

邮编:315211

E-mail:gaoting@nbu.edu.cn

006外国语学院

0502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位点)

外国语言文学学位点是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2005年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获批成为外国语言文学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0年新增翻译专业硕士点(MTI),2010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通过省级重点学科验收,同年获批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英语海洋文学与国际交流创新团队)。本学科是浙江省十二五重中之重学科、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重点大学建设学科、宁波大学五个高峰学科之一。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66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32人、博士36人、在读博士5人,所有教师均有海外留学背景。师资队伍中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甬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省“151人才工程入选专家11人、宁波市4321第一、二、三层次人才4人、博士生导师(含合作导师)8人。

近年来,外语学科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1项,学科团队成员在A&HCISSCICS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200篇,覆盖国内外语类全部核心期刊;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论、译、编著(教材)200余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部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10余项。 根据《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6-2017)》,宁波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教育在全国参评的220所高校排名第25位(11.36%),在浙江省属高校同类学科中名列第一。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负责人屠国元,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社部)全国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外文局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翻译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翻译硕士(MTI)教指委与中国译协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兼职教师认证委员会委员、全国翻译硕士(MTI)教指委与中国译协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习基地(企业)认证委员会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26项,发表论文110篇,出版论(译、编)著29部,获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20项。

目前,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日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等5个学术型二级学科和1个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点。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语言文学是200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外国语言文学”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英语海洋文学与国际交流”创新团队),设有英美文学研究所和海洋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旨在培养英美文学及英语语言与文化研究与教学等方面的高级人才。

经过多年积累,本学科在英美小说理论与批评、英语海洋文学研究、英美青少年文学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近年来,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Cambridge Quarterly 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5篇,出版论、译、编著(教材)57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

学位点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5名,其中博士6名。

学位点负责人王松林教授,2008年获华中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学位,2002-2003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2014-2015年爱丁堡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外国语言文学”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甬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英国英语协会理事( FEA)、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副秘书长、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外国文学系博士生合作导师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6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论、译、编著(教材)15部。研究兴趣为现代英国小说、英美文化批评和海洋文学。

学位点主要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有段汉武教授、芮渝萍教授、段波教授、胡超教授、方英副教授、贺安芳副教授、程文博士等。

学位点有3个研究方向:(1)英国文学;(2)美国文学;(3)英语语言与文化。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联系人:罗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69

邮编:315211

E-mailluohui@nbu.edu.cn  

050204 德语语言文学

德语语言文学硕士点为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设置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依托“外国语言文学”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拥有德语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旨在培养德语文学与文化研究和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近5年来,学位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文章20多篇,出版论、译、编著(教材)30部,主持及参与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2项。

学位点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2名,其中博士4名。

学位点负责人张芸,博士,教授。1999年获德国埃希斯泰特天主教大学博士,2004年起任硕士生导师,2007年起任学科教授;2005年德国拜罗伊特大学访问学者,2009年德国哥廷根大学访问学者。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1项,其他项目4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译著7部,在《外国文学评论》、《鲁迅研究月刊》、《山东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该学位点主要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有陈巍副译审、蔡玳燕副教授、冯芳博士等。

学位点有三个研究方向:(1)德语文学;(2)德汉互译研究;(3)德语语言与文化。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联系人:罗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69

邮编:315211

E-mailluohui@nbu.edu.cn

050205日语语言文学

日语语言文学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外国语言文学”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下设日本研究所,旨在培养日本文学与文化研究、日语教学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在日本现当代文学、中日文化比较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特色。学位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 余篇,出版学术专(译)著10 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 项。

学位点现有副教授4名,其中博士6名,在读博士2名。

学位点负责人李广志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日关系史、日本文化及民俗学等,1990年内蒙古大学外语系日语专业毕业,硕士毕业于日本岩手大学,2015年日本关西大学亚洲文化研究中心访问学者。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编著、教材8部,译著《我是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

学位点主要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有杨建华副教授、郑乐静博士、蔡凤香博士、兰兰博士、李雪博士、冯英华博士、朴红莲博士等。

学位点下设3个研究方向:(1)日语语言学(含中日比较语言学、日汉互译理论与实践);(2)日本文学(含中日比较文学);(3)日本文化(含中日比较文化、中日文化交流史)。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联系人:罗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69

邮编:315211

E-mailluohui@nbu.edu.cn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外语语言学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近5年来,学位点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9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8项,省部级学术研究项目15项;获得包括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内的学术成果奖10余项。

学位点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12名,其中博士11名。

学位点负责人于善志,博士,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合作导师。兼任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文体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高师英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英国剑桥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英国埃塞克斯大学语言学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应用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文体学。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目前主持及参与国家基金项目5项;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当代语言学》《现代外语》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获浙江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浙江省高校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奖项。

学位点主要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有杨成虎教授、罗思明教授、林立红教授、桂林教授、王红阳教授、陈建平教授、周岚教授、黄大网副教授、丛迎旭副教授、苗丽霞副教授、赵莉副教授、余玲丽副教授等。

学位点下设3个研究方向:(1)普通语言学(英语语言学);(2)应用语言学(含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专门用途英语(ESP)理论与实践);(3)对比语言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联系人:罗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69

邮编:315211

E-mail:luohui@nbu.edu.cn

0502Z1 翻译学

翻译学学位点为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设置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以国家特色专业(英语)建设、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建设、“外国语言文学”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以及浙江翻译研究院为依托。直接关涉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的英美文学、英美文化、西方文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的英汉语对比与翻译,日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的语言、文学与文化,德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的语言、文学与文化。翻译学二级学科侧重培养翻译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专门人才。近年来,学位点在《中国翻译》《外国语》,BabelMeta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论、译、编著(教材)65部。在研国家社科基金6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得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10项。

学位点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7名,其中博士5名。

学位点负责人屠国元,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社部)全国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外文局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翻译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翻译硕士(MTI)教指委与中国译协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兼职教师认证委员会委员、全国翻译硕士(MTI)教指委与中国译协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习基地(企业)认证委员会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26项,发表论文110篇,出版论(译、编)著29部,获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20项。

主要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有辛红娟教授、贺爱军教授、廖晶教授、南佐民教授等。

学位点有3个研究方向:(1)翻译理论研究(2)文学翻译研究(3)应用翻译研究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联系人:罗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69

邮编:315211

E-mailluohui@nbu.edu.cn

0551翻译硕士

055101英语笔译

英语笔译硕士点是2010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第三批翻译专业学位授权点。该学位点以国家特色专业(英语)、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以及“外国语言文学”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为依托,旨在培养高级别、应用型、专门翻译人才。近5年来,专任教师在国外专业期刊、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译著30余部,专著10余部,参与编纂大型词典2部,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专任教师承担的宁波市政府外文网站连续八年获全国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政府网站评比第一名。

英语笔译师资团队现有教授18名,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授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名,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宁波市甬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级教学名师1名,市级教学名师3名。本专业教师中现有3人被评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9人被列入浙江省151人才工程,3人被列入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

学位点负责人辛红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典籍翻译、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先后获长沙铁道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中南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南京大学翻译学博士学位,中南大学哲学博士后。2008-2009年赴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翻译中心开展富布莱特研究项目,获优秀富布莱特研究学者称号;2012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资助,现为浙江翻译研究院执行院长。主持国际合作交流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教育部社科基金课题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课题1项、省级教学、科研课题10余项;获省级教学、科研奖12项。在《中国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外国语》等知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2篇,出版论、译、编著(教材)28部。

该学位点主要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有屠国元教授、贺爱军教授、廖晶教授、南佐民教授、黄大网副教授、符荣波副教授等。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邮编:315211

联系人:罗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69                                                            

电子邮件:luohui@nbu.edu.cn

007理学院

070101 基础数学

基础数学是200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浙江省和宁波市重点学科,设有基础数学研究所。

该学位点的研究内容涉及现代核心数学的多个重要领域,重视基础理论和应用方面的交叉融合。主要研究包括数学物理、微分几何、分形几何、组合数学、数论、代数学和调和分析等。

近5年来,学位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0余项,争取到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其中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项5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260余篇,其中SCI收录120余篇。

学位点现有教授9名、副教授20名,具有博士学位者28名。学科带头人屈长征教授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可积系统,非线性数学物理方程的对称、不变量和几何性质,可积系统非光滑解的结构及其稳定性的研究。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和优秀青年教师基金等项目。方向负责人徐允庆教授,现为基础数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组合设计和密码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科技部科技合作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方向负责人李本伶教授,主要从事芬斯勒几何和黎曼几何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完成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方向负责人曹炜教授, 主要从事代数数论、有限域及其在密码学中的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李彪教授, 主要从事李群及其在微分方程中的应用等领域的研究。曾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李传忠副教授从事非线性可积系统理论等方面的研究,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胡良根副教授从事非线性泛函分析、椭圆偏微分方程理论的研究,现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飞遥副教授从事椭圆型和抛物型方程的正则性研究。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学位点现有5个研究方向:(1)数学物理:可积系统的代数和几何结构,非线性数学物理方程的对称、不变量和解的结构,非线性波及其应用;(2)微分几何和分形几何:芬斯勒几何、黎曼几何、几何测渡论和不变几何流;(3)组合数学和代数:代数学、组合设计及其在密码学中的应用;(4)数论:代数数论、有限域及其在密码学中的应用;(5)函数论及其应用: 调和分析、图像重建与处理、逆问题及其应用。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理学院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794

邮政编码:315211

E-mail: liweihua@nbu.edu.cn

070104 应用数学

应用数学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浙江省和宁波市重点学科,设有应用数学研究所和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

学位点以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工具,通过研究和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现代科学技术及灾害天气预测、计算机、信息、控制、管理、经济和金融中提出的大量实际问题。近5年来,学位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项,省部级及重要横向项目26项,发表SCI论文300余篇。

学位点现有教授10名,副教授27名,具有博士学位者35人;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名,浙江省千人计划学者1名。

学科带头人奚李峰教授,主要从事分形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现为浙江省数学会理事,浙江省工业与应用数学会常务理事。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浙江省青年科技奖、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宁波市杰出专家等称号。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目,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曾主持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方向负责人贺劲松教授,主要从事可积系统和非线性波的研究。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基金。迄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目前任浙江省工业与应用数学会副秘书长。方向负责人王金平教授,主要从事调和分析、图像重建与处理、逆问题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王伟副教授,主要从事金融衍生品领域的研究,迄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2项。徐晨东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几何、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领域的研究,迄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汪一航副教授主要从事物理海洋学数值模拟、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及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应用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海洋局项目6项。罗文昌副教授,主要从事最优化理论、算法设计与分析、数学模型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王小苗副教授,从事组合设计与编码理论、运筹学中的统计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徐嗣棪副教授,从事随机分析理论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和省部级项目1项。

学位点现有5个研究方向:(1)分形理论及其应用:分形的几何理论,复杂网络,图像处理,大数据科学等;(2)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可积系统,数值方法,怪波的理论和应用;(3)随机分析与金融工程:随机微分方程,金融衍生品定价等;(4)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几何,数值模拟,湍流计算,数学机械化等;(5)运筹学与控制论:最优化理论、算法设计与分析、数学模型等。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理学院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794

邮政编码:315211

E-mail: liweihua@nbu.edu.cn

070201 理论物理

理论物理是200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浙江省重点学科和宁波大学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设有理论物理研究所。

本学位点以量子场论、非线性科学以国际前沿课题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灾害天气、气候中的数学问题,场论(弦论、引力、宇宙学等),低维强关联系统,物理学中的对称性及相关代数,探讨物理系统的内在规律,从而达到认识自然,服务社会的目的。

目前学位点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专项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基金”、教育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400余万元,先后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

学位点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5名、讲师5名,其中博士10名。学位点负责人楼森岳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首批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家,Commun. Theor. Phys.和Chin. Phys. Lett. 编委。主持完成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在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发表的论文已被引用约2900余篇次。学科带头人潘孝胤研究员,宁波大学“钱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凝聚态理论中的量子多体理论,密度泛函理论及相关领域的工作, 在国内外重要物理期刊上包括Phys. Rev. Lett.   J. Chem. Phys., Phys. Rev. A等发表论文40余篇。工作得到过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支持。
    学位点现有4个研究方向:(1)非线性物理与数学物理;(2)量子场论和粒子物理; (3)引力理论与量子宇宙学;(4)相对论量子信息。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理学院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794

邮编:315211

E-mail:liweihua@nbu.edu.cn

070205 凝聚态物理

凝聚态物理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浙江省一流学科和宁波市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设有凝聚态物理研究所、计算物质科学研究所、新能源研究所。

学位点主要研究由大量粒子组成的凝聚态物质的结构间相互作用和粒子的运动规律、动力学过程以及它们与物理性质之间的联系,新型材料的设计制备。

目前学位点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600余万元,先后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50余篇。

学位点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5名,讲师5名。学位点负责人、博士生导师诸跃进教授,在软物质物理、纳米材料、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领域有深入的研究,近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十余个项目的研究工作,先后在ACS nano, Phys. Rev. B,J. Chem. Phys.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获发明专利10项,获浙江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二、三等奖各1项。方向负责人段香梅研究员,博导,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协联成员。先后在意大利材料物理研究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及工作多年。主要从事计算凝聚态物理的研究,涉及第一原理计算方法和量子模拟;材料改性设计与和理论预测。与国内相关的研究组及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地的一流研究团体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近年来,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浙江省“151”第二层次人才项目等。在Appl. Phys. Lett.,Phys. Rev.等国际高级别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方向负责人李伟平教授,主要从事能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工作,涉及高分子物理、高能密度电介质材料、铁电高分子材料、薄膜材料与器件、相变储能材料等。先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清华大学等从事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获专利4项,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

学位点现有4个研究方向:(1)软凝聚态物理:聚电解质体系自组装、纳米药物结构、胶体动力学、随机共振和混沌共振;(2)计算凝聚态物理:半导体材料电子性质,半导体量子点、碳纳米管、石墨烯等低维系统的电子结构及输运性质的研究;(3)纳米材料与器件:纳米磁性材料、纳米核壳结构材料、高介电常数复合薄膜(4)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型低成本太阳能电池、掺杂石墨烯、锂电池负极材料。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理学院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794

邮编:315211

E-mail:liweihua@nbu.edu.cn

070207 光学

光学是物理学中最热门,最接近应用的方向之一,它和EE(电子电器工程)结合也最为紧密。光学研究者可以在光纤通讯、光学成像、精密测量、光学(光电子)器件、太阳能产业、光学材料、激光、发光节能产品研究与开发等领域寻找发展机遇。它既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重要的应用性学科。光学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研究传统越来越得到工业企业界的广泛认可。
我校的光学点是2006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浙江省重点学科和宁波大学优势特色学科,隶属宁波大学物理系,下设光学研究所。
目前学位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300余万元,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建有设备总值近500万元的实验室。学位点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其中博士8人。

学位点负责人楼慈波副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人工微结构的制备及其中的光动力学过程研究,从实验和理论上系统性的研究了二维光学晶格中的带隙孤子、类偶极带隙孤子对、带隙孤子串以及带隙涡旋孤子的成因及稳定性;利用非传统偏置场配置下的正交混合非线性得到二维类离子光学晶格,并利用这种特殊非线性和空间带隙的X高对称点正交混合正、反常衍射相平衡,得到新颖的鞍点孤子;同时研究缺陷晶格在全光器件中的潜在性应用。先后在国外包括物理类顶尖杂志Physical Review Letter和光学类顶尖杂志Optics Letters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和参与发表非线性光学研究领域论文三十余篇。负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一项,主要参与国家973计划两项。获2007年中国重要光学成果奖,饶毓泰基础光学二等奖。梁先庭教授主要从事光合作用系统能量与电荷传输机理、生物质实验光谱的理论重构与解读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多项国家与省市自然科学基金,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有一定影响的研究论文60余篇,是全国量子力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与光电子分会委员(专家),被聘为台湾成功大学客座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陶卫东教授在光子晶体、光纤气体传感器、光纤生物传感器等方面;黄水平副教授在光电检测和薄膜光学方面;徐华博士、汤世伟博士、韩超博士在光学超材料和光学减反膜,冷原子量子计算等领域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

从2009年至2014年光学硕士点共有60余人毕业取得硕士学位。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毕业生去德国、芬兰、中国香港、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继续深造,约三分之一毕业生进入大中型企业从事与光学相关的管理与技术工作,少量学生直接成为高校与中学教师。

学位点现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01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02微纳光学信息处理与光学微加工;03薄膜光学与光学超材料;04原子与分子光谱;05计算与数值全息成像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理学院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794

邮编:315211

E-mail:liweihua@nbu.edu.cn

0702Z1 光电子学

光电子学是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浙江省重点学科和宁波大学优势特色学科,设有光电子技术研究所。

学位点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子功能材料合成与制备、光电子器件设计与制备、光学传感与生物检测技术、微纳光电子学理论与应用。

目前学位点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研究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项目、宁波市国际合作计划项目、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470余万元,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7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其中,光电子技术方向有设备总值近800万元的实验室,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方向以宁波市光电子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具有总价值1000多万的设备可用于研究和产品开发。

学位点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3人,讲师2人,其中博士8人。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周骏教授,在光电子功能材料和光电子技术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国际高水平杂志Optics Letter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Talanta和IEEE Photonics Letters等刊物发表论文11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4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项目、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和宁波市国际合作计划项目等多项,2010年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9年获得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姜涛副教授从事光电子材料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宁波市科技项目,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如Scientific Report、Nanoscale、Analyst等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研究成果得到同行专家的广泛好评。黄水平副教授从事光电检测和薄膜光学方向研究,参与和承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宁波市科技项目多项;顾辰杰博士在国内外一直从事微电子领域的研究工作,在国际高水平杂志如Applied Physics Letters, Electron device letters和Microelectronics Reliability等发表论文多篇。顾辰杰博士曾就任台湾联华电子新加坡分公司图像传感器部门主任工程师,期间主持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中PN结表面缺陷钝化和彩色滤光器的研究,在半导体器件设计和工艺制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从2011年至2017年光电子学硕士点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在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或者做研究助理,如爱尔兰、中国香港、中国科学院、天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一部分毕业生进入光电子企业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或者在高校与中学任教。

学位点现有4个研究方向:(1)光电子功能材料合成与制备:光电子功能材料的合成表征与特性测量;(2)光电子器件设计与制备:光纤与波导的设计、制备与特性测量;(3)光学传感与生物与检测技术:生物物理学、生物光学传感检测技术、生物光子传感器设计及其产品开发,开展食品、药品和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4)微纳光电子学:新型微电子、光电子器件的原理、设计与微纳制备技术研究。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理学院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794

邮编:315211

E-mail:liweihua@nbu.edu.cn

0702Z2 固体电子物理

固体电子物理是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隶属于一级学科学位点物理学,依托浙江省重点学科, 设有微电子与固体电子研究所, 主要培养既具有扎实的固体电子物理基础知识又具备在固体电子材料与固体电子器件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位点主要研究电子(或空穴)在固体材料和器件中的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固体电子材料(特别是新型固体电子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制备, 固体电子器件(尤其是新型固体电子器件)的设计、制造、测试和应用等。

目前学位点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7项,以及人才工程科研项目2项,科研经费总计480万元。本学位点团队近五年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90余篇。

学位点现有教授和研究员7名(其中包括浙江省钱江特聘教授1名),副教授4名,讲师5名。本学位点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学位点负责人王能平研究员是浙江省钱江特聘教授,近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人才工程等多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先后在Phys. Rev. Lett., Nano Lett., Phys. Rev. A, Phys. Rev. B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学位点骨干罗来慧教授已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 近年来在Appl. Phys. Lett., J. Appl. Phys.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学位点现有如下3个研究方向:

(1)低维结构材料与纳米电子器件:研究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石墨烯、以及纳米线中的电子输运性质;用分子束外延(MBE)技术制备半导体量子点,研究其光学特性,以及用DNA纳米技术来制备具有独特性能的纳米结构;研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研究在光的作用下,表面以及吸附于表面的分子的激发态性质。

(2)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基于第一性原理,研究氧化物光催化剂的能带调控理论,以期提高材料对可见光的响应;太阳能电池的设计和制备,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界孔膜制备技术及与之相关的基本物理化学问题、界观尺度电荷转移及其传输机制的研究,新型电解质的探索及其电子转移与传输基础研究, 高效、稳定、低成本柔性电池研究以及电池组装技术。

(3)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新型介电材料、压电陶瓷、铁电材料的制备技术和方法,探讨各种电子功能材料的结构、性质、物理机制等基础问题,并探索其在电子材料元器件、新型传感元器件等方面的应用。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理学院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794

邮编:315211

E-mail:liweihua@nbu.edu.cn

008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070301 无机化学

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宁波大学设立无机化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该学位点依托宁波市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制备科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系浙江省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一级学科、浙江省材料物理与化学重点学科、宁波市无机化学重点学科的主要支撑学科。

学位点现有教授(研究员)10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1人,博士学位获得者2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名。近五年来承担国家973计划前期专项2项、国家技术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浙江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宁波市科技攻关重大项目1项和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还承担多家企事业单位委托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项目10余项,各类科研项目经费合计2000多万元。近五年来在国内外重要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280多篇,其中SCI/EI收录学术论文220余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0余项。该学位点建立了设备先进的化学合成、材料制备、分析测试等专业实验室,拥有价值达3500多万元的各类仪器设备。

学位点负责人陈红兵研究员曾在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所和上海光机所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先后在西安交通大学、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华东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在职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目前是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人选。长期从事无机非金属类功能材料的制备、性能与应用的研究,曾主持国家科技部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企事业委托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项目10余项,在以大尺寸单晶生长为核心的光电功能晶体材料领域获得具有技术特色的研究成果,所开发闪烁单晶材料制备技术已在光电子技术行业骨干企业成功获得产业化,迄今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申报中国发明专利8项,曾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

本学位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1)晶体材料化学;(2)金属有机化学;(3)稀土磁性材料化学;(4)无机非晶态材料化学,其学科特色在于体现无机化学与材料科学的交叉,主要发展无机固体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能及其应用的研究,既有探索新颖无机固体物质自组装合成以及晶体结构的基础研究,又有突出固体功能材料制备科学的应用基础研究,部分研究课题延伸到新材料应用技术领域。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联系人:郝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984

邮编:315211

E-mail:haotingting@nbu.edu.cn

070304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宁波市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制备科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浙江省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重点学科。

学位点现有教授(研究员)1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8人,博士41人。学位点近五年承担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浙江省科技攻关、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基金、宁波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等研究课题100余项,科研经费超过6000万元。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 EI收录论文400余篇。拥有多台X光衍射仪、各类光谱、色质联用、元素分析、综合热分析、电化学、高效液相色谱等大型仪器,和一批用于材料研究的一流设施,包括无水无氧操作及多台聚合反应器等合成设备,高温及低温凝胶色谱仪、流变仪、原子力及场发射扫描显微设备、小角X光散射仪等分子与凝聚态表征仪器、力学性能测试等成套加工与性能测试设备等。

学位点拥有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每年选派优秀硕士研究生赴海外交流。与香港浸会大学理学院的项目交流和研究工作已进行多年。最近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等世界顶级名校达成了研究生交流意向,聘任了包括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在内的多位著名专家为研究生兼职导师。学院还聘任了包括三位国家千人计划创业类特聘专家在内的高科技企业掌门人作为客座教授联合培养研究生。

学位点负责人梁云霄教授,1988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2004年获得南开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功能多孔材料的设计、制备、结构、性能与应用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重大项目、公益项目、科技攻关、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在整体型大孔和多级孔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研究领域做出了具有特色和应用前景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

本学位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1)催化化学;(2)能源材料化学;(3)高分子物理化学;(4)材料物理化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联系人:郝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984

邮编:315211

    E-mail:haotingting@nbu.edu.cn

0852 工程

085204 材料工程

适应国内外对具有工程解决问题能力的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的迫切需求,材料工程是2014年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宁波市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制备科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省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重点学科、浙江省新材料的绿色制造和应用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宁波市特种高分子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宁波市膜材料技术重点实验室等。

学位点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 118人(其中校外实践基地兼职导师  67)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1人、海内外名校博士58人;其中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5名。

学位点拥有一批材料工程研究的一流设施,包括无水无氧操作及多台聚合反应器等合成设备,橡胶加工设备,晶体生长设备,非晶纳米晶制备设备,医药材料制备设备,能源材料制备设备;以及先进的分析测试设备,如高温及低温凝胶色谱仪、流变仪、原子力及场发射扫描显微设备、小角X光散射仪、力学性能测试设备,各类光谱、色质联用、元素分析、综合热分析、电化学、高效液相色谱等相关大型仪器。

学位点目前承担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科技重点项目、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近百项。近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80余篇,其中SCI EI收录论文560余篇。充足的科研经费和众多的制备和分析表征设备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提供了良好条件。

学位点重视硕士研究生在新材料领军企业进行实习实践,聘任了包括多位国家千人计划创业类专家在内的高科技企业掌门人作为客座教授联合培养研究生。

学位点负责人刘新才教授,1994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刘新才教授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博士基金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通信评审专家。1989年西北工业大学铸造专业博士毕业。一直从事稀土永磁材料、金属材料的研究,获1989年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国家发明三等奖、2008年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方向:针对浙江磁性材料、金属材料共性关键技术难题,主要研究稀土永磁材料新的制备技术、金属材料的加工制备技术。主持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A类)、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省重大科技专项(省部A类)、航空预研项目、省高新技术试点工程项目、宁波市重大攻关项目(市级A类)等课题18项,申报发明专利31项。

本学位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分子与复合材料、薄膜材料与表面工程、无机功能材料、能源与环境材料、生物医药材料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联系人:郝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984

邮编:315211

E-mail:haotingting@nbu.edu.cn

 

009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

080102 固体力学

固体力学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与机械工程、土木工程、信息工程等专业有着密切联系和合作。学位点建设依托于教育部冲击与安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宁波市压电器件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工作和学习内容涉及到广范的复杂工程结构和材料的强度、功能与响应问题。力学学科建设长期受到浙江省“重中之重”等学科建设计划支持,更于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宁波大学在固体力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注重结合工程实践,长期承担着来自于实际工程的重要问题如弹性波分析、结构和材料动力学以及复合材料的损伤和演变等固体力学方向的新颖课题。工程结构和材料的冲击动力学和压电器件中的弹性波研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并为力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创造了良好的就业和深造机会。学科提倡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结合,鼓励研究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和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过程,并通过企业合作伙伴为研究生创造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

宁波大学力学学科学术气氛浓厚,学术交流频繁,有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讲座教授和兼职教授。通过老师和校友的努力,与国内外企业的广泛联系为同学们创造了实习和就业的机会,也与北美高校的合作为同学们提供了留学和深造选择。力学学科的博士点为学科发展增添了发展动力和广阔前景。

学位点负责人杜建科教授是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持、完成4项国家基金面上项目。发表SCI论文60多篇,他引500多次。中国力学学会电子电磁器件力学工作组副组长,IEEE超声研讨会技术程序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固体力学方向导师还包括三十多位教授和优秀青年学者,他们都承担着高级别的科学研究项目。固体力学方向的研究生导师的研究项目包括压电薄膜谐振器理论与实验研究、多场耦合介质中弹性波传播研究、智能材料与高分子材料力学行为研究、超常条件下固体的变形与强度研究以及桥梁结构保护装置的结构动力设计与研究等。

宁波大学固体力学硕士点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先进材料与结构力学;(2)弹性波与声波器件;(3)材料细观力学(4)结构冲击动力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

联系人:章老师

联系电话:0574- 87609961

邮编:315211

E-mail:zhangyingying@nbu.edu.cn

080104 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分别于1998年及2007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及博士学位授予权,学位点依托教育部冲击与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冲击与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2008年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017年力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学位点以基础理论研究为先导,方法和技术研究为重点,面向国防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工程、电子器件工程、医学工程等领域,重点探索材料与结构的动态响应及非线性计算结构力学,涉及工程科学和国防技术研究前沿。相关成果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2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学位点现有正高职称13人,副高职称14人;其中:浙江省 “钱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浙东学者”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含兼职)2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人;有博士学位教师30余人,形成了一支实力较强、结构合理、课题丰富多元、研究经费充足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梯队。学科学术气氛浓厚,与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有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院士担任讲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学位点负责人董新龙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委员,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高级访问学者。一直从事材料和结构冲击动力学、爆炸力学方面的研究及教学工作。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论文70余篇,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宁波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学位点现有4个研究方向:(1)结构冲击动力学;(2)材料动态力学行为及应力波;(3)电磁弹性力学与弹性波;(4)近海工程交叉力学。硕士生所有科研方向均有国家级基金支持,具有良好的科研发表业绩。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

联系人:章老师

联系电话:0574- 87609961

邮编:315211

E-mail:zhangyingying@nbu.edu.cn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学位点依托“机械工程”浙江省重点学科、宁波市重点学科(A类)以及浙江省零件轧制成形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学位点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为核心,以制造系统的数字化为纽带,研究敏捷化制造系统的建模与分析、制造业信息化理论与应用技术、分散网络化制造的运作原理、面向敏捷制造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等。

学位点负责人方志梅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浙江省首届教学名师,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任宁波大学学报主任,兼任教育部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技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工程图学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机械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企业敏捷制造系统构建与及应用、企业生产计划优化与过程控制等,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改革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宁波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学位点现有教授11名,副教授12名,具有博士学位20余人,博士生导师4人。

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敏捷制造系统;(2)生产计划与控制;(3)数字化制造技术。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

联系人:章老师

联系电话:0574- 87609961

邮编:315211

E-mail:zhangyingying@nbu.edu.cn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学位点依托“机械工程”浙江省重点学科、宁波市重点学科(A类)以及浙江省零件轧制成形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学位点以机械电子工程为核心,综合运用机械工程、机电一体化、CAD/CAM等现代先进技术,开展机电产品及装备、模具设计、零件先进成形与制造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

学位点负责人束学道教授为宁波市甬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151人才,宁波市重点高层次人才。国际边界元学术委员会委员,白俄罗斯楔横轧学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现代制造工程》、《热加工工艺》、《应用科技》杂志编委。浙江省十二五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

主要研究方向有零件近净成形成性技术、新型冶金技术与装备、边界元数值方法及其在轧制工程上的应用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机械工业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秦皇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宁波市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2项,目前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2项;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其中EI、SCI收录70多篇;撰写《楔横轧理论与成形技术》、《楔横轧多楔同步轧制理论与应用》、《大型轴类件楔横轧成形理论及实践》等专著5部,编写《锻压手册》中的“楔横轧机和斜轧机”二章章节。

学位点现有教授11名,副教授12名,具有博士学位20余人,博士生导师4人。

学位点现有4个研究方向:(1)机械设计及理论;(2)机电测控技术;(3)模具设计与成型优化技术;(4)零件轧制成形技术。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

联系人:章老师

联系电话:0574- 87609961

邮编:315211

E-mail:zhangyingying@nbu.edu.cn

085201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学位点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工业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工业工程”为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拥有“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个硕士学位点。拥有“浙江省零件轧制成形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机电工程训练示范中心”两个学科平台上。学位点现有校内专任教师81名,其中正高职称教师24人,副高职称教师26人。在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数量为68人。校内教师中包括“钱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浙东学者”特聘教授1人,“甬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浙江省教学名师1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

学位点负责人束学道教授为宁波市甬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151人才,宁波市重点高层次人才。国际边界元学术委员会委员,白俄罗斯楔横轧学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现代制造工程》、《热加工工艺》、《应用科技》杂志编委。浙江省十二五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

学位点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机械工程领域工程技术专业和管理人才,同时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深入的工程应用研究经历,起到在专业技术工作中弥补目前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通过完成本学位点的培养计划,毕业生应熟练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拥有解决机械工程领域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备在机械工程领域工程技术专业或管理工作中独立开展创新活动的能力。

学科立足于机械工程领域,紧密结合学科优势和地方需求开展应用基础研究,设置以下7个学科方向:

(1)零件轧制成形技术,主要研究轧制成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及其装备,以轧代锻,实现零件生产的高效化、节材化、节能化和近净成形;

(2)机械设计及理论,主要研究机电产品概念设计,注塑成型分析与优化关键技术,提升设计效率及注塑制品的成型质量;

(3)精密加工与测试技术,主要研究精密加工的新方法、新技术和精密测试技术,将精密加工与检测技术密切结合,提高复杂曲面精密加工与检测技术的一体化水平;

(4)制造系统工程,主要研究知识的资源配置、生产信息化管理以及面向中小企业及其合作群体的生产过程优化,促进制造系统提升快速响应能力和整体竞争能力;

(5)压电声波器件,主要研究压电声波器件在传感器、作动器、滤波器等方面的应用,实现检测、频率控制和精确定位等方面的功能,强化智能器件和电路所需的基础元件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升器件基本技术和水平;

(6)工程结构材料性能,主要研究常见工程结构材料在不同的服役环境如高温、冲击、腐蚀下材料性能的演化,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理论指导和数据,学习材料测试的实验手段和方法;

(7)工程防护结构与测试,针对大型的工程装备和结构,结合检测技术和数据传输处理技术,设计和建设监测系统和网络,采用目前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为结构的安全运行和监测提供手段和依据。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

联系人:章老师

联系电话:0574- 87609961

邮编:315211

E-mail:zhangyingying@nbu.edu.cn

 

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080902电路与系统

电路与系统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是浙江省一流建设学科(A类)、浙江省重点学科、宁波市重点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学位点依托教育部工程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宁波市重点实验室。

学位点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前沿,开展低功耗VLSI电路设计理论和技术、新型数字逻辑电路实现方法、数字系统设计与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微纳系统设计、多媒体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终端软件、高分辨率数码成像系统、多媒体信号处理与图像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技术研发和应用开发工作。承担和完成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依托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研发力量,强调产学研相结合,服务地方经济,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

学位点负责人夏银水研究员。学位点共有导师25人,其中正高级7名(教授5名,研究员2名)。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集成电路设计、电子系统设计与开发、微纳系统设计、传感技术与系统。

夏银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英国Napier大学博士,微纳信息系统博士点负责人, 现任宁波大学信息学院执行院长, 宁波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浙江省一流建设学科A类)负责人,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IET会员、IEEE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委员、信息论分会委员,宁波市智能家电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宁波市电子行业协会副会长、宁波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项,并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浙江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和留学回国基金等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多次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在国际和国内高级学术刊物或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的论文有50多篇。授权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低功耗集成电路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SOC设计、IP核设计。

汪鹏君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现任宁波大学科技处处长,曾任宁波大学人事处处长。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千百万人才工程、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重点资助培养人员。当选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电子线路与系统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值逻辑与模糊逻辑委员会委员、宁波市电子学会副会长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并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国家博士后基金等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IEEE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60余篇。已授权发明专利多项,其中美国专利2项。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信息密度、低功耗集成电路设计与优化,数字电路系统开发等。

胡建平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并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基金等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多次获宁波市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IEEE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60余篇。已授权发明专利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低功耗集成电路设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等。

简家文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宁波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曾任宁波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主任,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和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当选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传感器敏感学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宁波市智能家电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浙江省科技厅重大攻关项目1项及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基金等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0余篇。已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与多家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已经入校横向课题经费近150万元,主要研究方向为敏感材料与传感器,传感器信号处理及仪器仪表测量。

杨鸣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曾担任战术弹道导弹、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器等关键项目负责人。主持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二次,三等奖一次,发明奖一次;获得航天工业总公司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称号;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担任宁波市医用光电仪器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负责人。主要从事高分辨率数字成像技术的研究;超声波气体流量计研究。

王伦耀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宁波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任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入选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主要研究方向为低功耗数字电路设计、数字电路逻辑综合与优化、数字逻辑单元电路设计等。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EI检索40余篇,已授权专利3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攀登项目1项。

本学位点导师信息请关注校研究生院网站:

http://graduate.nbu.edu.cn/zsgz/dsxx.htm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人:尤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499

邮编:315211

E-mail:cise_zs@nbu.edu.cn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通信与信息系统是200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是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依托于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硕士点、一级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学位点拥有教育部工程中心、教育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工程技术中心和宁波市重点实验室等。

学位点主要开展移动通信与宽带无线通信、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关键技术、通信终端软件技术、无线射频技术、光纤无线电技术、多媒体通信、网络通信与信息安全、光通信新技术、光纤传感技术、红外信息系统和新型电磁功能材料与器件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承担和完成973/863、国家重大仪器专项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

学位点负责人徐铁峰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凝聚态专业博士,加拿大McGill 大学物理系访问学者(1998.12—2000.06)。现任宁波大学副校长,曾任信息学院、材化学院执行院长。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制备科学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的学科方向带头人。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物理化学博士点兼职博士生导师,国际非氧化物玻璃及新型光学玻璃协会专家顾问委员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材料专委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物理学报》、《中国激光》、《中国物理快报》、《中国物理B》、《光学学报》、《中国光学快报》等刊物特邀评审专家,《Journal of Non-Crystal Solids》、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Optical Materials》等国际学术刊物评审人。近5年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论文累计引用近千次;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曾主持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攻关、宁波市创新团队等50多个科研项目。先后发表研究论文209篇,论文累计引用近1000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宁波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长期从事光学和凝聚态材料方面的研究,在过高温超导电性、强关联电子体系、介观体系量子输运、反演问题和数字图象处理等方面的研究,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光电子学和光纤通信技术、红外玻璃材料、材料三阶非线性、光通信器件、微波光子学等方面的研究。

本学位点共有导师40人,其中教授16名、研究员4名,包括加拿大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等。学位点现有4个研究方向:无线通信技术和终端技术、光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与信息安全、光子材料及器件。

本学位点导师信息请关注校研究生院网站:

http://graduate.nbu.edu.cn/zsgz/dsxx.htm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人:尤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499

邮编:315211

E-mail:cise_zs@nbu.edu.cn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信号与信息处理是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是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依托于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硕士点、一级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学位点拥有教育部工程中心、教育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工程技术中心和宁波市重点实验室等。

学位点主要开展数字视音频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开发工作。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优秀青年基金项目、重点国际合作项目、青年基金项目与面上项目)、科技部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等10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等国际权威期刊上,主持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参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学位点强调产学研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依托省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研发力量,带动本地企业发展,形成了自身特色。

学位点负责人蒋刚毅,蒋刚毅教授:韩国Ajou大学博士,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重点资助对象、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2003年起兼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曾任首批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带头人,现为浙江省嵌入式系统联合重点实验室(宁波大学)负责人、宁波市新型数字电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信息与电子学科研究生教育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传媒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专委会副主委、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媒体专委会常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6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浙江省杰青等省部级科研项目等,合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等。在IEEE Transactions等本领域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60余项,其中18项专利技术成功转让。获省部级科技奖5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作为主要成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媒体信号处理与通信、高动态范围视频系统、3DTV/自由视点视频系统、图像与视频质量评价、视觉计算与应用等的研究。

学位点共有导师16人,其中教授6名。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数字视音频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数字信号处理系统。

本学位点导师信息请关注校研究生院网站:

http://graduate.nbu.edu.cn/zsgz/dsxx.htm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人:尤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499

邮编:315211

E-mail:cise_zs@nbu.edu.cn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是浙江省省属高校重中之重一级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学位点依托教育部工程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宁波市重点实验室。

学位点在机器学习、机器视觉、自然计算、人机交互、多媒体信息检索;图像处理、虚拟现实、数字娱乐;信息隐藏与隐写分析,数字取证,数字内容安全;无线网和传感网、延迟容忍网、移动计算;信息检索、数据挖掘、模式识别;信息融合与处理。

学位点负责人钱江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浙江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对象。主要从事数据库和大数据处理相关领域的研究,包括查询优化、数据过滤、近似查询、数据挖掘、逻辑电路设计等。主持过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研究。在本领域高级别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一批论文,包括《IEEE trans. on computers》、《IEEE tra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等,其中20余篇被sciei检索,是国内外高水平期刊《IEEE TC》、《IEEE TPDS》、《IEEE TVLSI》、《电子学报》等审稿人。研究成果获专利2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学位点共有导师25人,其中教授11名、研究员2名。学位点现有4个研究方向:图形图像与人机交互、信息隐藏与安全、移动计算与网络应用、数据处理与知识发现。

本学位点导师信息请关注校研究生院网站:

http://graduate.nbu.edu.cn/zsgz/dsxx.htm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人:尤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499

邮编:315211

E-mail:cise_zs@nbu.edu.cn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

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是200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是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依托于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硕士点、一级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学位点拥有教育部工程中心、教育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工程技术中心和宁波市重点实验室等。承担和完成973/863、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

学位点科研力量雄厚,共有导师42人,其中教授13,研究员4人,包括加拿大两院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4人等。

学位点负责人彭宗举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三层次,现任宁波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深度视频信号处理与编码、视频图像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及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创新团队项目、国家教育部重大重点项目等14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8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

现有4个研究方向:

1)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传输、宽带接入、无线射频技术、移动互联网业务内容软件、移动终端软件等领域前沿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

2)移动互联网与终端软件

移动互联网行业应用管理和服务平台,移动终端和桌面平台等客户端软件、视频传输和播放技术、位置服务等领域技术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

3)物联网与检测技术

物联网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领域前沿技术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

4)光电工程与传感技术

光电工程、传感与检测等领域,开展光纤通信技术、光纤传感技术、光电检测、激光光谱技术等领域前沿技术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

本学位点导师信息请关注校研究生院网站:

http://graduate.nbu.edu.cn/zsgz/dsxx.htm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人:尤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499

邮编:315211

E-mail:cise_zs@nbu.edu.cn

085209集成电路工程

集成电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是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是浙江省一流建设学科(A类)、浙江省重点学科、宁波市重点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学位点依托教育部工程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宁波市重点实验室。本学位点各方向依托所在科研团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承担和完成了二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

学位点负责人胡建平教授。学位点共有导师24人,其中正高级7名(教授5名,研究员2名)。现有五个研究方向:

1)集成电路设计:培养数字芯片设计和SOC设计、低功耗芯片设计、芯片测试与可测性设计、EDA技术、IP核设计、IP技术标准与硅知识产权、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混合芯片设计、通信芯设计等方面的高级研发人才。

2)电子系统设计与集成电路应用:培养从事各种消费类电子系统设计、通讯类系统设计、多媒体信息系统设计(视频/音频编解码及应用技术),高分辨率数码成像系统等芯片应用系统的高级研发人才。

3)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应用:培养嵌入式体系结构、软硬件协同设计、实时操作系统、嵌入式移动通信终端、家庭网络、信息家电、汽车电子、电子仪器,以及智能仪器仪表、智能控制等嵌入式产品设计等方面的高级研发人才。

4)无线通信技术与集成电路应用: 培养无线通信传输、宽带接入、无线射频技术、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相关的集成电路应用等领域前沿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高级研发人才。

5)传感技术与物联网: 培养新型传感器、传感器网络、红外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方面的高级研发人才。

胡建平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并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基金等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多次获宁波市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IEEE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60余篇。已授权发明专利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低功耗集成电路设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等。

夏银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英国Napier大学博士,微纳信息系统博士点负责人, 现任宁波大学信息学院执行院长, 宁波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浙江省一流建设学科A类)负责人,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IET会员、IEEE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分会委员、信息论分会委员,宁波市智能家电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宁波市电子行业协会副会长、宁波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项,并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浙江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和留学回国基金等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多次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在国际和国内高级学术刊物或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的论文有50多篇。授权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低功耗集成电路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SOC设计、IP核设计。

汪鹏君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现任宁波大学科技处处长,曾任宁波大学人事处处长。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千百万人才工程、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重点资助培养人员。当选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电子线路与系统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值逻辑与模糊逻辑委员会委员、宁波市电子学会副会长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并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国家博士后基金等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IEEE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60余篇。已授权发明专利多项,其中美国专利2项。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信息密度、低功耗集成电路设计与优化,数字电路系统开发等。

简家文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宁波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曾任宁波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主任,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和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当选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传感器敏感学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宁波市智能家电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浙江省科技厅重大攻关项目1项及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基金等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0余篇。已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与多家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已经入校横向课题经费近150万元,主要研究方向为敏感材料与传感器,传感器信号处理及仪器仪表测量。

杨鸣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曾担任战术弹道导弹、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器等关键项目负责人。主持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二次,三等奖一次,发明奖一次;获得航天工业总公司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称号;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担任宁波市医用光电仪器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负责人。主要从事高分辨率数字成像技术的研究;超声波气体流量计研究。

王伦耀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宁波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任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入选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主要研究方向为低功耗数字电路设计、数字电路逻辑综合与优化、数字逻辑单元电路设计等。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EI检索40余篇,已授权专利3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攀登项目1项。

本学位点导师信息请关注校研究生院网站:

http://graduate.nbu.edu.cn/zsgz/dsxx.htm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人:尤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499

邮编:315211

E-mail:cise_zs@nbu.edu.cn

085211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是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是浙江省省属高校重中之重一级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学位点依托教育部工程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宁波市重点实验室。

学位点在机器学习、机器视觉、大数据挖掘技术、多媒体信息检索;图像处理、虚拟现实、数字娱乐;终端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设计;信息融合与处理、智能系统与控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承担和完成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学位点负责人董一鸿教授,学位点共有导师22人,其中教授9名,研究员2名。

学位点负责人董一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三层次,宁波大学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研究方向为大数据、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近几年来主持和参加了国家、省、市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工作,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八十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四十余篇。

5个研究方向介绍:

(1)    虚拟现实与动漫设计:融合计算机、绘画、音乐、文学、电影、建筑、设计等多门学科,培养媒体、动画、娱乐等与动漫相关的多种行业的专门人才;

(2)    大数据技术:通过大数据与云计算、软件工程、电子服务等相关技术的学习,培养应对当前大数据环境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3)    可信软件、网络与信息安全:结合计算机、通信、信息安全等技术,培养可信软件的设计;信息隐藏与隐写分析,数字取证,数字内容安全,智能仪表仪器的信息获取、处理、测量等的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开发及具有网络工程、安全系统等设计、开发、管理、维护能力的专业人才。

(4)    嵌入式软件与应用:注重对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设计能力的培养,理论结合实践,通过课堂、实验及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培养嵌入式软件应用方向的专业人才。

(5)    系统集成与智能控制、智能系统与控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承担和完成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本学位点导师信息请关注校研究生院网站http://graduate.nbu.edu.cn/zsgz/dsxx.htm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人:尤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499

邮编:315211

E-mail:cise_zs@nbu.edu.cn

011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081401岩土工程

本学位点依托于土木工程浙江省一流学科、浙江省优势特色专业、宁波市重点学科,建有岩土工程实验室,配备了先进温控动三轴试验系统、温控CRS连续固结仪、全自动三轴试验系统、大型模型试验装置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实验室占地面积约400平米。

学位点现有三个研究方向:1) 多物理场土力学;2) 软基处理与基础工程;3) 地下工程及信息化技术。研究重点为多物理土力学理论及应用、环境岩土工程、软基处理、桩基工程、软土地下工程、岩土工程信息化技术等,既紧跟岩土工程前沿,又注重岩土的区域特点和工程应用。

近5年来学位点围绕软土环境下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地下综合管廊等重大建设项目的工程技术和科学问题,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及大量轨道交通工程、桩基工程、地下结构等领域的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200余篇,出版了专著和教材15部。学位点教师梯队中有正高职3人,副高职4人,其中博士学位9人。

学位点负责人刘干斌教授为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主要从事多物理场土力学、软土地下工程技术研究和应用。

学术带头人郑荣跃教授为建工学院院长、土木工程一级学位点负责人,国家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国家级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浙江省土木工程建筑学会理事,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主要从事土动力学、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可靠性与风险分析等研究和工程应用工作。学术带头人朱瑶宏教授兼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主要从事软土地下工程、新型盾构技术的研发。主要学术骨干有梧松副教授、朱剑锋副教授、熊勇林博士、程冠初博士、王艳博士、邓岳保博士、林存刚博士、齐昌广博士。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联 系 人:战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37

邮编:315211

E-mail:zhanhong@nbu.edu.cn

081402结构工程

结构工程是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点,目前为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下的二级学科硕士点,依托于土木工程浙江省重点专业,浙江省重点学科,相关实验室为宁波市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拥有先进的MTS多向加载试验系统、长柱实验机、高频疲劳实验机、多功能火灾试验炉等先进仪器设备,实验条件优越。

学位点现有四个研究方向:(1)钢结构;(2)混凝土结构;(3)组合结构;(4)桥梁结构。研究重点为探索钢结构、组合结构、以及新型结构的设计、计算理论与实验,研究内容涉及结构工程学科及结构抗火设计的许多前沿问题。近5年来承担完成各类课题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课题16项,在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检索60余篇,目前梯队成员已培养硕士生30余名。出版了《钢结构设计》、《计算结构力学与程序设计》等多部专著和教材。学位点教师梯队中有正高职8人,副高职12人,博士18人。

学位点负责人王新堂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宁波市土木建筑学会钢结构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专家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钢结构协会稳定与疲劳分会常务理事、钢结构教学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宁波市高校名师培养对象、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选、宁波市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空间结构》杂志编委等。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52篇,获得授权专利8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2部。主要从事钢结构、组合结构、结构抗火及空间结构研究。

学术带头人李玉顺教授为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理事,博士生导师,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房屋建筑钢结构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木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目前主要从事钢结构与组合结构方面的研究。学术骨干丁勇教授从事桥梁结构与抗火理论研究;王万祯教授从事钢结构疲劳与断裂方面的研究;李俊华教授从事组合结构抗震、抗火等方面的研究;严蔚教授从事结构健康监测及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联 系 人:战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37

邮编:315211

E-mail:zhanhong@nbu.edu.cn

081403 市政工程

市政工程是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下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土木工程是浙江省重点专业,宁波市重点学科。市政工程专业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良好的教师梯队;实验条件优越,实验室面积约1500m2,仪器设备达1000万元,仅近三年新购置先进实验仪器设备就达700余万元。

本学科现有四个研究方向:(1)给、排水工程(2)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3)城市道路交通工程与交通流理论(4)建筑环境与设备。近5年来学位点承担了数十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等的各级政府资助课题,发表SCIEI及核心期刊学术论文110余篇,获发明专利10余项。学位点教师梯队中有正高职2人,副高职9人,博士17人。

学位点负责人吕文洲副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留学归国人员,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主持完成国家、省、市基金项目等多项政府资助项目,同时多项研究成果获得政府或企业认可并投入实际应用。发表SCIEI、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兼职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目前主要从事高浓度有机废水生物处理、废物资源化利用以及城市污水厂污泥减量化等研究。

学术骨干朱建林教授从事厨余垃圾资源化研究,祝会兵教授从事城市道路交通工程与交通流理论研究;给排水与污水处理研究方向骨干有王侃副教授、高华生副教授、张秋芳副教授、吴伊波副教授、于旭彪副教授、余振勋博士、姚敏博士;固体废弃物处理研究方向学术骨干有李兵副教授、蔡璐博士、于洁博士;建筑节能、建筑设备研究方向学术骨干有姚健副教授;城市交通研究方向学术骨干有邵黎霞副教授。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联 系 人:战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37

邮编:315211

E-mailzhanhong@nbu.edu.cn

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土木工程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依托于浙江省土木工程一流学科,浙江省重点专业,相关实验室为宁波市重点实验室,拥有先进的桥梁动静态试验测试仪器、MTS多向加载试验系统、高频疲劳实验机、多功能火灾试验炉、全自动混凝土硫酸盐干湿循环试验设备和碳化箱等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条件优越。

本学位点现有四个研究方向:(1)结构抗灾性能研究与损伤识别;(2)工程结构振动控制与噪声防治;(3)土木工程材料及其耐久性;(4)城市建设防灾减灾。围绕上述研究方向,结合工程实际和学科前沿开展了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工作。近5年来学位点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几十项政府资助课题与横向课题,发表学术论文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了《城市高架桥的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土木工程材料》等专著和教材10部。学位点教师梯队中有正高职6人,副高职5人,博士16人。

学位点负责人柳俊哲教授,博士生导师(兼职东北林业大学博导、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博导)。发表80多篇学术论文,发明专利授权8项,主编著作6部。在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耐久性专业委员会等8个国家级分会和专委会任常务理事等学术兼职,研究方向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主要学术骨干有严蔚教授(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丁勇教授(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李玉顺教授(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导),李俊华教授(博士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导),祝会兵教授(博士毕业于上海大学),王万祯教授(博士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联 系 人:战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37

邮编:315211

E-mail:zhanhong@nbu.edu.cn

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

桥梁与隧道工程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土木工程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依托于浙江省土木工程一流学科,浙江省重点专业,相关实验室为国家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实验中心、宁波市重点实验室,拥有先进的桥梁动静态试验电测、光测仪器、MTS多向加载试验系统、疲劳实验机、多功能火灾试验炉等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条件优越。

本学位点现有四个研究方向:(1)桥梁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2)桥梁振动与控制;(3)桥梁隧道损伤检测与耐久性分析;(4)桥梁隧道及其连接段交通安全。围绕上述研究方向,结合学科前沿与工程实践开展了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工作。近5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几十项政府资助课题与横向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了《城市高架桥的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弹性与塑性力学引论》等专著和教材多部。学位点教师梯队中有正高职3人,副高职5人,博士12人。

学位点负责人为丁勇教授(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道路与桥梁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桥梁结构设计理论、桥梁振动与控制。主要学术骨干有祝会兵教授(博士毕业于上海大学),研究方向为桥梁隧道及其连接段交通安全;布占宇副教授(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诸葛萍副教授(博士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邵黎霞副教授(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等。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联 系 人:战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37

邮编:315211

E-mail:zhanhong@nbu.edu.cn

012海运学院

082401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船舶与海洋工程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12年首次招生。

近五年来,本学位点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宁波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等各类项目30余项,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拥有较好的科研条件和试验平台,形成了二个研究方向:

(1)船舶与海洋结构物流体与结构动力学性能:主要研究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在波浪中的动力响应、船舶与海洋潜水器操纵性、声纳水下拖曳系统运动姿态控制、船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技术、船舶水弹性分析理论;海洋工程水下管线铺设工艺与安全评估、海洋结构湍流涡致振动防治、海洋平台结构形式与强度;近海桩基极限承载力;海底管线动力学。

(2)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结构设计与可靠性:主要研究现代造船模式理论与技术;海洋平台与特种工程船舶的设计理论与方法;深海开发通用技术;面向船舶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设计方法与技术;船舶节能减排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突发事故应急决策与防治体系;海洋工程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学位点负责人陈振雷博士是国家“千人计划”创新类特聘专家、江苏省双创领军人才。陈博士2000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三一重机有限公司工作,在发动机、挖掘机等高端制造CAE仿真及实验测试领域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

本学位点的硕士毕业生可以在船舶、航运、海事、海洋工程、机电、能源、环保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设计、制造、管理等工作。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运学院

联系人:谢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41

传真号码:0574-87605311

082402 轮机工程

近五年来,本学位点以宁波市重点学科为平台,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宁波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等各类项目60余项,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厅市奖项5项,获发明专利授权20项。

拥有较好的科研条件,形成了二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1)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主要研究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节能减排理论与技术,包括船舶动力装置能量综合利用、新能源、节能技术、海洋能源利用、柴油机性能优化与排放控制、船舶柴油机高效低排放燃烧、废气净化、船舶压载水和舱底油污水处理等。

(2)船舶工程安全技术与机电控制:主要研究船舶与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船舶动力装置、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船舶电站等主要关键设备的运行参数状态自动监测和过程控制,研究大型机械结构物的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理论和工程应用等。

学位点负责人兼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方向负责人杨国华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2017年教育部海洋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151”第二层次人才,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环保专项)专家组成员,中国能源学会理事。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项,国家九五攻关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2010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9年度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3项,获发明专利授权15项。出版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

船舶工程安全技术与机电控制方向负责人冯志敏教授,副校长。浙江省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自动化与机电控制方向负责人。担任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宁波市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近年来主持或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6项,获2010年国际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2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在《内燃机学报》、《农业机械学报》、《传感技术学报》等核心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4篇。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培养研究生获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校卓创学位论文、校优秀学位论文6篇。指导研究生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银奖、铜奖2项。

本学位点的硕士毕业生可以在船舶、航运、海事、海洋工程、机电、能源、环保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设计、制造、管理等工作,历届硕士毕业生就业率100%。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运学院

联系人:谢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41

传真号码:0574-87605311

邮编:315211

E-mail:xieyinqiong@nbu.edu.cn

0824Z1 港航技术与管理工程

港航技术与管理工程是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本学位点紧贴浙江、宁波港口和航运发展的实际,依托浙江省和宁波市重点学科-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近5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等各类项目100余项,拥有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实验平台。学位点学术气氛浓厚,学术交流频繁,有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讲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共有教师43人,其中正高职称12名(其中包玉刚讲座教授2名),副高职称10人。目前,已经形成了五个较稳定的研究方向:

(1)现代航运与交通技术:以船舶运用为中心,围绕安全环保航行、航海通信与信息控制技术,研究船舶通航技术、船舶环保驾驶技术、航海自动化技术、现代航运信息技术等。

(2)现代港口管理工程:以港口为核心,研究现代港口运作与管理技术、港口与航道的安全工程、港口装卸与防污染技术、港口生产组织优化、港口资源优化配置、港口信息化技术等。

(3)港口集疏运系统规划与管理:以提高港口集疏运系统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目标,对其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的前沿领域及实践问题展开研究。

(4)海上交通工程:以船舶为核心,研究船舶航行安全、船舶避碰理论与技术、海上安全与环境管理、船舶操纵与通航环境分析、海上应急管理技术等。

(5)港口供应链技术与管理工程:以港口和航运物流为核心,研究港口运营技术、港航系统优化技术、港口供应链规划和优化技术、港口供应链系统仿真技术、港航大数据应用技术,以及相关技术在实际工程的应用等。

学位点负责人兼现代航运与交通技术方向负责人郑彭军研究员为高层次回国人员,博士,博士生导师,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客座教授。为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一层次培养对象,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智能交通、智慧物流和港航技术研究,研究方向包括智慧港航技术、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环保节能技术、海事和交通系统评价等。现承担欧盟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863子课题1项,国家海事局、浙江海事局、政府等横向课题50余项。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发表研究论文近100篇,大多被SCI、EI或ISTP收录,包括在交通领域顶尖期刊《交通研究》发表论文。担任中国航海学会理事,“IEEE Transaction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Transportation Research”、“Transport Policy”在内的九种国际权威交通学术刊物论文评审人。担任欧洲工业模拟国际会议的组委会成员,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Structures & Systems”编委。

现代港口管理工程方向负责人刘桂云教授,博士,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水路运输与工程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现代港口规划与管理,港口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及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政府部门及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50余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全国先进生产力理论与实践成果奖著作奖”一等奖1项“中国港口科技奖”三等奖1项、浙江省航海科技奖一等奖1项,获政府批示2项。

港口集疏运系统规划与管理方向负责人姜桂艳教授,博士,为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和吉林省高级专家,担任EI检索系统收录期刊评审专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奖励等网络评审专家。主要从事港口和港口集疏运系统的规划与管理以及城市客运交通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课题1项、国家“863计划”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子项4项、国家自然基金2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子项2项以及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出版学术专著和规划教材各1部,获得发明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133篇,其中三大检索系统收录87篇。

海上交通工程方向负责人周江华教授,浙江省重点学科、宁波市重点学科方向负责人,浙江省“151”第三层次人才,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港航管理、海上交通安全与环境管理、港口通航环境评价、船舶航行安全、港口应急决策技术等。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前三)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5项,承担通航环境评估等各类横向课题50余项,主编出版教材1部,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曾发表20多篇较有影响的学术论文,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省高校科研成果奖各1项。

港口供应链技术与管理工程负责人俞海宏教授,浙江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访问学者,加拿大Manitoba大学访问学者,浙江省151工程人才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宁波市现代物流规划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宁波市政府“六个加快”特邀监督员,宁波市政协委员。主要从事于港口系统优化、供应链管理、行为运营、数据仿真优化等领域的研究开发。主持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基金课题4项;承担政府各类研究课题4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30余篇。具有政府、企业、高校的一线实际工作经历,在中国外运集团从事物流工作5年,在梅山保税港区担任管委会主任助理1年,在宁波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多年,熟悉相关环境,专业上具有经济学、管理科学、以及工程技术领域的多年研究及产业实践背景。

本学位点的硕士毕业生可以在港口、航运、交通、海事、船舶等领域的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设计、制造、管理等工作。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运学院

联系人:谢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41

传真号码:0574-87605311

邮编:315211

E-mail:xieyinqiong@nbu.edu.cn

085223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是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学位授予点。

本学位点有正高职称15人,博导8人,硕导33人。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名,浙江省千人计划人才1名;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人选第二层次人员1名、第三层次培养人员5名;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名,浙江省重点学科带头人2名、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1名、宁波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1名,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一层次人选1名、第二层次人选1名、第三层次人选1名。

近5年来,本学位点以浙江省重点学科为平台,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宁波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等100余项,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厅市奖项5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授权18项,国家财政部和省财政厅专项实验室各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拥有较好的科研条件。

本学位点主要培养以下四个领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1)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主要研究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节能减排理论与技术,包括船舶动力装置能量综合利用、新能源、节能技术、海洋能源利用、柴油机性能优化与排放控制、船舶柴油机高效低排放燃烧、废气净化、船舶压载水和舱底油污水处理等。

(2)船舶工程安全技术与机电控制:主要研究船舶与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船舶动力装置、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船舶电站等主要关键设备的运行参数状态自动监测和过程控制,研究大型机械结构物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理论和工程应用等。

(3)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主要研究船舶设计新理论与新方法;船舶制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船机制造新技术;船舶阻力、推进、操纵性、耐波性等方面理论、方法及应用技术;多体挠性结构系统的水弹性响应、海洋管线结构多体系统几何非线性动力响应、海洋浮体系泊系统的流体非线性机理等。

(4)港航技术与管理工程:主要研究港口与港口集疏运体系,通航安全、港航物流与信息化技术、智能港航系统与技术、海上应急相关的管理和处置理论技术;港口经营和管理技术与方法、国际航运管理理论与方法等。

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方向负责人杨国华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2013-2017年教育部海洋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151”第二层次人才,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环保专项)专家组成员,中国能源学会理事。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项,国家九五攻关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2010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9年度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3项,获发明专利授权15项。出版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

船舶工程安全技术与机电控制方向负责人冯志敏教授,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浙江省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自动化与机电控制方向负责人。担任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宁波市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近年来主持或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6项,获2010年国际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2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在《内燃机学报》、《农业机械学报》、《传感技术学报》等核心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4篇。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培养研究生获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校卓创学位论文、校优秀学位论文6篇。指导研究生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银奖、铜奖2项。

船舶和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方向负责人陈振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组部国家创新类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江苏省双创领军人才、昆山市双创人才等荣誉。2000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曾任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发动机事业部高级工程师、三一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发动机研究院副院长、试验检测中心副主任。在发动机、挖掘机等高端制造CAE仿真及实验测试领域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的结构强度、流场、噪音虚拟仿真与试验检测,工程问题质量提升与成本控制解决方案,工程机械节能减排解决方案。现承担省工业支撑计划等3项政府项目。发动机研发CAE云计算服务中心开发、发动机CAE仿真与测试研究、工程机械节能减排解决方案研究等。多次获得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总工程师奖等技术发明奖及相关专利。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及三一重机有限公司期间参加或负责了多款发动机研发,均取得成功。完成的发动机数字化样机CAE仿真专家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成的三一重机液压挖掘机整机(含工作装置、平台、下车)强度分析CAE仿真流程,突破了挖机设计仅依赖测试的成本高、周期长的弊端,达到了节约成本、提升质量、缩短研发周期等目标,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港航技术与管理工程方向负责人郑彭军研究员为高层次回国人员,博士,博士生导师,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客座教授。为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一层次培养对象,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智能交通、智慧物流和港航技术研究,研究方向包括智慧港航技术、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环保节能技术、海事和交通系统评价等。现承担欧盟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863子课题1项,国家海事局、浙江海事局、政府等横向课题50余项。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发表研究论文近100篇,大多被SCIEIISTP收录,包括在交通领域顶尖期刊《交通研究》发表论文。担任中国航海学会理事,“IEEE Transaction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Transportation Research”“Transport Policy”在内的九种国际权威交通学术刊物论文评审人。担任欧洲工业模拟国际会议的组委会成员,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Structures & Systems”编委。

本学位点的硕士毕业生可以在船舶、航运、海事、海洋工程、机电、能源、环保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设计、制造、管理等工作。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运学院

联系人:谢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41

传真号码:0574-87605311

邮编:315211

E-mail:xieyinqiong@nbu.edu.cn

013海洋学院

070703 海洋生物学

海洋生物学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以浙江省属高校重中之重学科“应用海洋生物技术”和浙江省第五批重点学科“水产养殖”为依托。拥有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宁波分中心、“海洋生物技术与工程”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全国科技兴海技术转移宁波中心、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平台。

近5年来,学位点发表学术论文500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100余篇,出版专著12部;获省部级奖励4项,其它科研奖15项,转让或被采用的成果有8项,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0万元。目前承担项目235项,其中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0项,总经费达1200万元。

学位点现有教授13名、副教授20名、讲师3名,其中博士11名、硕士16名、钱江学者1 名、博士生导师5名。学位点负责人严小军,研究员、博士,浙江省特级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教育部应用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浙江省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负责人。曾获国家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日本科学技术厅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奖励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宁波市十大青年科技创新奖1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收录90余篇,出版专著6部;获得中国、日本发明专利22项。

学位点现有4个研究方向:(1)藻类生化代谢及其环境效应,方向负责人为严小军研究员。(2)海洋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向负责人为张德民教授。(3)海洋无脊椎动物学,方向负责人为徐继林研究员。(4)海洋药物学,方向负责人为徐年军研究员。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联系人:廖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891

邮编:315211         

E-mail:liaochangyu@nbu.edu.cn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海洋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优势特色学科,拥有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宁波分中心、“海洋生物技术与工程”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

该学科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0多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0多项,共有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近3年发表科研论文40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100多篇。实验室仪器设备先进,图书资料齐全,条件较好。现有教授20人,副教授21人;其中:博士38人,硕士6人。

本学位点负责人陈炯,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重点资助对象,宁波大学“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持国家973前期专项等20余项。以第一作者在Nat Commun和J Exp Med等国际权威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册,获发明专利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浙江省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本学位点由海洋学院教师指导的3个研究方向为:(1)先天免疫分子调控,方向负责人为陈炯研究员。(2)海洋生物基因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向负责人为朱冬发教授。(3)生物芯片研制及应用,方向负责人为陈海敏研究员。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联系人:廖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891

邮编:315211

E-mailliaochangyu@nbu.edu.cn

083201 食品科学

食品科学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2011年获得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该学位点以农畜产品、海洋水产品的保鲜、精深加工和高值化利用研究为特色,以浙江省动物蛋白食品精深加工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3人。近五年来,主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7项,其中国家级30余项、省部级60余项,获批经费4915.4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项。公开发表论文536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33篇、EI收录论文134篇(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95篇)。获得发明专利98项,主编教材8部,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项。转让或被采用的科研成果已达30多项,由此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5000万元/年以上。

本学位点负责人为邵兴锋教授,设三个研究方向:(1)食品加工与贮藏,方向负责人为潘道东教授;(2)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方向负责人为苏秀榕教授;(3)食品生物技术,方向负责人为吴祖芳教授。潘道东教授为国家水禽产业体系水禽肉加工岗位专家,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农业成果转化推广奖1次。苏秀榕教授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巾帼建功立业标兵、浙江省劳动模范等荣誉,主要从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方面的工作,生物芯片实现技术转让700万元,获得省市各级各类奖8项。吴祖芳教授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技术究,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科研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部(副主编);获授权发明专利13项等,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1项。

该学位点的成员,积极与企业合作,广泛开展传统特色食品的加工、生产工艺改进等工作;建立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快速检测和监控技术体系,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联系人:廖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891 

邮编:315211

E-mail:liaochangyu@nbu.edu.cn

083204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是2001年获批的硕士学位点,依托“教育部应用海洋生物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动物蛋白食品精深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宁波市“健康食品与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为基地,浙江省“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水产资源综合利用”二级博士点等。

5年,学位点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60余项,其中国家级30余项、省部级50余项,共获项目资助经费3000余万元,其中10余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转让或被采用的科研成果达30余项,由此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达5000万元/年以上。

学位点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14人,具博士学位25人。学位点负责人杨文鸽教授,博士,博导,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任务、省/市科技攻关等项目10多项,在水产食品化学、水产品保鲜加工及其质量控制、水产资源高值化清洁化利用、水产品风味化学、食品冷杀菌技术等方面研究深入,取得省市级以上成果10多项,授权发明专利9项,发表论文100多篇。

学位点设3个研究方向:(1)海洋生物资源高效利用,负责人杨文鸽教授。(2)水产品加工与保鲜,负责人娄永江教授。(3)水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负责人李和生教授。学位点顺应海洋强国战略决策,依靠宁波地理优势,积极开展水产品加工保鲜与高值化利用、安全与质量控制等研究,加强产学研合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联系人:廖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891

邮编:315211

E-mail:liaochangyu@nbu.edu.cn

090801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是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 2007年批准为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依托“水产”一级学科硕士点(2005)和博士点(2011)、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宁波分中心、“海洋生物技术与工程”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全国科技兴海技术转移中心、浙江海洋高效健康养殖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浙江海洋高效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水产”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水产养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产养殖学”国家特色专业等。

学位点拥有2个稳定的研究方向:(1)水产动植物遗传育种:主要研究东海混水区特色水产养殖动植物种类遗传多样性、重要功能基因、遗传标记筛选、受精细胞学、遗传育种等。(2)水产健康养殖与工程:主要研究人工繁育和增养殖技术,病害病原及发病机理,高效健康的水产养殖新理论与新技术。

学位点现有博导21人,硕导25人。近5年来,主持国家级项目50多项,总经费达6000余万元;发表论文700多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150多篇,出版专著16部;获省部级奖励20项,科研成果转让或被采用的有15项,直接经济效益5亿元。

学位点负责人:周歧存,男,博士,宁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海水蟹营养生理与饲料”岗位科学家。研究方向为水生经济动物营养生理与饲料学。多年来一直从事海水鱼、虾、贝类营养生理与饲料开发等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国家(农业部和海洋局)公益性行业专项等省部级课题20多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7项。在国内外知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40多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项。2007年及2008年分别赴英国斯德林大学(Stirling University)和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Texas A & M University)进行学术合作研究。是中国水产学会会员,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委员会委员,中国饲料工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并担任国际刊物“Journal of the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SCI收录期刊)副主编。

水产动植物遗传育种方向:负责人为王春琳教授,主要骨干为朱冬发教授、竺俊全教授、蒋霞敏教授、母昌考副教授、李荣华副教授等。

水产健康养殖与工程方向:负责人为周歧存教授,主要骨干为徐善良教授、金珊教授、钱冬研究员等。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联系人:廖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891

邮编:315211

E-mailliaochangyu@nbu.edu.cn

090803 渔业资源                                                   

渔业资源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点,2011年经授权自主设置为二级学科博士点。依托“水产”一级学科博士点、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宁波分中心、“海洋生物技术与工程”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全国科技兴海技术转移中心、浙江海洋高效健康养殖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浙江海洋高效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水产”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水产养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

学位点的研究方向有:(1)渔业资源与环境:主要研究渔业增殖系统运行模式、渔业水域环境质量监控与评价、水产增殖放流等。(2)水产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分子标记、水产生物对环境理化因子变化适应性的分子机制、水产动物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和抗性、水产动物病原微生物分子诊断新技术及致病机理、养殖水体细菌分子生态学。(3)水产动植物生理与生化:主要研究水产种类与天然水生生物资源的营养成分、生理生化、生物活性功能以及重要功能基因。

本学科点现有博导21人,硕导25人。近5年来,主持国家级项目50多项,总经费达6000余万元;发表论文700多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150多篇,出版专著16部;获省部级奖励20项,科研成果转让或被采用的有15项,直接经济效益5亿元。

学位点负责人王日昕,教授,博导。2013年被聘为宁波市甬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为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教授。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农业新品种选育技术)专家组成员;浙江省十二五水产养殖育种专项专家组成员,浙江省海水养殖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渔业种质资源方向负责人;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负责人;生物科学省重点专业负责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理事;浙江省动物学会理事;浙江省经济动物研究分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水产养殖、动物学、渔业种质资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教学与科研工作,现在研主持国家基金面上项目2项;主持完成国家星火重点项目2项,浙江省重大专项优先主题项目2项,浙江省科技计划面上项目4项,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1项,舟山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项,获省级科研成果奖3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发表SCI论文 60余篇,十余篇论文发表在本领域SCI一区及TOP期刊,并应邀多次为《BMC Immunology》、《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Aquaculture》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审稿。主要骨干为陆开宏教授(博导)、倪海儿教授、郑忠明教授等。

水产分子生物学方向:负责人薛良义教授(博导),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12项,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参编著作2部,获省、市科技进步奖3项,主要骨干为:李太武教授(博导)、李成华研究员(博导)、林霞副教授等。

水产动植物生理与生化方向:负责人王丹丽教授,主持国家、省、市等科研项目13项,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主编与参编教材3部,获授权专利2项,获省、市等科技进步奖与成果奖3项。主要骨干为:顾晓英教授、徐永健教授、陈惠群副教授等。

备注:优秀学生经考核可硕博连读。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联系人:廖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891

邮编:315211

E-mail:liaochangyu@nbu.edu.cn

0951 农业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宁波大学从2005年开始招收和培养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农业推广专业学位是与农业推广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开发与农村发展、农业推广教育、涉农企业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农业推广专业学位中的渔业、食品加工与安全、农村与区域经济发展等专业领域,面向全国招收全日制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

农艺与种业领域的研究方向有:(1)观赏园艺(2)种苗工程(3)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农艺与种业领域有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2人。科研队伍的人才结构有宁波市甬江学者1人,博导2人,硕导15余人。农艺与种业领域所在的生物学科显示了强劲的势头,自主创新成果显著。在园艺植物快繁、茶花栽培、花卉和蔬菜水培、苹果贮藏保鲜、海藻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渔业发展领域的研究方向有:(1)水产养殖(2)渔业资源(3)捕捞学(4)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渔业发展领域硕士生导师有正高级职称25人,副高级职称30人,中级职称8人。其中,有省市特聘教授3人,省151人才工程12人。渔业领域依托的海洋学院在水产学科建设方面显示了强劲的势头,自主创新成果显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得省级科技一等奖2项,其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8项,厅市级奖40多项;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国家级资助各类研究项目60余项,省部级及市级项目200余项,总经费达到6000余万元;发表SCI、EI收录的研究论文300余篇、国内一级核心刊物论文800余篇,编写学术专著和教材20余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多项;转让或被采用的科研成果20余项,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5000万元/年以上。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依托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团队,现有食品加工与保鲜、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生物技术、生物资源高效利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分析检测、食品工业管理与营销等研究方向。学位点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21人。近5年,学位点主持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60余项,其中国家级30余项、省部级50余项,共获项目资助经费3000余万元,其中有10余项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公开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0余篇,已获发明专利100余项;转让或被采用的科研成果达30余项,由此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5000万元/年以上。在海参、蟹糊、泥螺、梭子蟹、大黄鱼、红鱼、鲻鱼、缢蛏、鲐鱼、鱿鱼、鸭肉、鹅肉、牛奶、南美白对虾、缢蛏、带鱼等的精深加工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水禽肉类加工新型乳制品加工鲜切奉化芋艿的防褐变桑椹果汁的加工新型抗氧化剂番茄红素开发利用宁海白枇杷果、叶、花部分产品开发与产业化草莓贮藏保鲜水产品中抗生素和农药残留检测大宗海产鱼类、低值小杂鱼类方便食品、冷冻调理食品、超市配送产品和调味品加工鱼糜、鱼粉清洁高值化生产等技术已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累计产值达20多亿元人民币,产生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有力地支持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农村发展领域依托全院各个团队,尤其是涉农学科,师资为全院的教授、副教授和博士,其中,硕士导师均具有丰富的培养经验和社会影响。近5年来,主持农业科技领域的国家基金10多项,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50多项,科技部项目5项,承担浙江省和宁波市政府、企业委托的课题100余项。在农业类权威期刊发表和出版论文(论著)200余篇,被SCI收录  多篇。学位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农村区域发展,方向负责人为郑忠明教授。(2)现代农业管理,方向负责人为徐善良 教授。(3)农业生物技术,方向负责人为倪穗教授。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联系人:廖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891

邮编:315211

E-mail:liaochangyu@nbu.edu.cn

085231 食品工程

食品工程学位点现有食品加工与贮藏工程、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检验检疫、食品高新技术、食品工业管理与营销等五个研究方向。近5年来该学科的老师共承担科研课题150多项,总经费3300万元。其中,承担了国家级项目30多项,省级项目40多项。在国内外一级核心刊物以上发表研究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多篇。获奖项目16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5年间共获80多项发明专利获授予权。在海参、金枪鱼、浒苔、贻贝、牡蛎、星虫等精深加工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致病菌的检测基因芯片、金枪鱼肉的快速鉴定、浒苔的综合利用、食用油的安全评价、金枪鱼的高值化加工和下脚料的综合利用、海洋生物胶原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功能研究、牡蛎的综合加工关键技术、即食贻贝的加工及贮藏、DHA和EPA分离纯化、新型乳制品加工、水产品中抗生素和农药残留检测”等技术已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累计产值达20多亿元人民币,产生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有力地支持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该学位点共有研究人员25人,其中具高级职称的21人,占总人数的84%。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人。学位点负责人苏秀榕,博士,教授,博导。主持和参加国家级项目8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省市重大项目5项,省市一般项目40余项,研究经费1700余万元。在国内外刊物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SCI收录40余篇。申报发明专利20余项,获授权15项。获省市各级各类奖8项,其中教学成果奖1项。获浙江省大学生“挑战杯”大赛指导优秀奖。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五一巾帼标兵等称号。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联系人:廖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891

邮编:315211         

E-mail:liaochangyu@nbu.edu.cn

014医学院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优势特色学科,由医学院、海洋学院和宁波市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物研究所以及浙江省病理生理学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组成。

该学科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0多项,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余项,国务院其他各部门项目数十项。共有科研经费2500余万元,近3年发表科研论文30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100多篇。实验室仪器设备先进,图书资料齐全,条件较好。现有教授20余人,副教授20余人;其中:绝大多数具有博士学位。学位点负责人郭俊明教授,浙江省病理生理学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宁波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及重点资助人才,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SCI收录70多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出版专著/教材7部。

本学位点共有9个研究方向,其中1~6和7~9方向分别由医学院和海洋学院的相关教师指导。各方向均欢迎医学、药学、生命科学、化学等相关专业的考生报考,初试、复试和加试科目均相同,考生可根据本人本科阶段所学专业选择相应的教科书。

本学位点由医学院教师指导的6个研究方向为:(1)肿瘤分子生物学;(2)精神与神经疾病生物学;(3)病原体分子生物学;(4)细胞工程与组织再生;(5)医学遗传学;(6)分子免疫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芦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luyan@nbu.edu.cn

100201 内科学

内科学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目前承担科研项目9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共建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其他省市级课题80余项,总经费达1100余万元,其中纵向经费60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9项,市、厅局级科研成果奖6项;近5年共发表论文400多篇,SCI收录和引用22篇,20余篇发表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近3年出版专著(译著)5部。

心血管内科学目前为国家卫计委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认证胸痛中心,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认证药物临床实验机构,浙江省区域专病中心(浙东)、浙江省和宁波市“省市共建重点学科”、宁波市临床特色重点专科、“宁波市医学重点学科”,血液病学为“浙江省重点扶持学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学科目前均为“宁波市重点学科”。该学位点拥有强大的导师队伍,有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学位点负责人陈晓敏教授为FACC(美国心脏病学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宁波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委、宁波市医学会心电生理分会主任委员,2010年被授予“宁波市突出贡献专家”,多次被评为宁波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目前拥有科研经费500余万元,近年来陈晓敏教授等带领下,学科在重大心血管疾病发病分子遗传机制研究、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研究和房颤致病基因筛选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近两年来在抗血小板药物基因组学、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机制和检测方法等方面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学科近3年获厅、市级奖5项。

该硕士点设8个研究方向:

(1)心血管内科学;(2)呼吸内科学;(3)消化内科学;(4)肾脏内科学;(5)内分泌内科学与代谢疾病;(6)血液内科学;(7)风湿内科学;(8)神经内科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芦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luyan@nbu.edu.cn

100202 儿科学

该学位点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目前拥有浙江省医坛新秀1位,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二层次1位,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三层次3位,宁波市优秀卫技人才1位。该学科为首批浙东区域专病中心建设单位,宁波市重点建设学科,宁波市临床特色专科小儿肾脏疾病和小儿风湿免疫疾病建设单位,近5年共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参与卫生部临床重大课题2项,市厅级课题25项,共获得科研经费300余万。近5年来发表SCI收录论文8篇,一级期刊论文60余篇,其中中华系列论文30余篇。科研成果获得宁波市科技进步奖、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和浙江省中医药科技奖7项。

学位点负责人邱海燕,主任医师,现任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分会儿科分会副会长,宁波市医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宁波市科技创新服务团队首席专家,《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编委,主持市社发择优委托重点项目1项,其他市厅级项目2项,参与省市级课题多项,拥有科研经费100余万元。近年来,在先天性心脏病防治、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及儿科适宜技术推广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

该硕士点设4个研究方向:

(1)新生儿医学;(2)重症医学;(3)心血管;(4)肾脏风湿。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芦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luyan@nbu.edu.cn

10020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目前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位,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位,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位,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3位。近5年承担科研项目近4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共建协作项目7项、市创新团队2项、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其他省市级课题10余项,总科研经费达2600余万元;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市厅局级科研成果奖5项;近5年共发表论文200多篇,SCI收录50余篇,中华系列及一级核心期刊多篇,出版专著10部。

本学位点的学科团队由宁波市第一医院、宁波市康宁医院、宁波市精神病院、宁波市戒毒研究治疗中心等单位的学术骨干组成,该学位点拥有强大的导师队伍与科研教学团队。学位点负责人阮列敏教授为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宁波市医学会副会长,宁波市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宁波市第一批优秀中青年,为宁波市重点学科心身医学学科带头人,拥有学科建设及科研经费500余万元,率先在我市综合性医院开展心理咨询门诊、心身病房、心理咨询中心、睡眠中心及精神医学联络会诊工作等,近三年来主编及参编专著7本;负责完成及在研省市级科研项目共9项。

该硕士点设5个研究方向:

(1)临床精神病学;(2)儿童精神病学;(3)会诊联络精神病学;(4)社区精神卫生研究;(5)心身医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芦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luyan@nbu.edu.cn

1002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目前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总经费近360余万元人民币;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5项;近5年共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多篇发表于SCI杂志,十多篇发表于中华系列杂志,参与编撰专业论著2部。

学位点中影像科为宁波市医学重点学科,宁波市医学影像研究所、宁波市临床放射质控中心挂靠单位。学位点负责人黄求理主任医师、宁波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欧洲心血管介入学会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放射学会委员、宁波市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宁波市临床放射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宁波市医学重点学科宁波市第一医院影像科学科带头人,拥有科研经费170余万元。近年来撰写医学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浙江省及宁波市医学研究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分别荣获浙江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该硕士点设4个研究方向:

(1)放射诊断学;(2)介入放射学;(3)超声诊断学;(4)影像核医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芦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luyan@nbu.edu.cn

105108 临床检验诊断学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目前承担科研项目近20项,其中科技部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项目名称:幽门螺杆菌动力异质性和胃肠粘膜定植性的关系;项目编号:LZ14H200001),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它厅市级项目13项,总经费达370余万,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项,市、厅局级科研成果奖4项,横向课题10余项,总经费191多万。近5年被SCI收录和发表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如:《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和《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论文共20多篇。

学位点负责人谷海瀛教授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国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担任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等杂志编委。先后发现“谷氏细菌”、“吉林链梭菌”、“海南假单胞菌”三种新菌;发明一种新的细菌鞭毛染色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成功研制出“细菌鞭毛谷氏染色液试剂盒”;首创膜过滤法液体培养细菌鞭毛染色;首次证实铜绿假单胞菌是双鞭毛菌,推翻了近一个世纪以来,关于铜绿假单胞是单鞭毛菌的观点。首创幽门螺杆菌快速分离培养、鉴定药敏试验新方法,药敏试验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依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在总体上能降低医疗费用,显著提高治疗根除率,避免滥用抗生素造成的耐药菌株流行,防止超级细菌的产生。该项目在H.pylori培养、分型、药敏试验取得了巨大突破性进展,分离培养时间缩短为48h72h,药敏试验时间缩短为24h,可以报告30种抗生素MIC试验结果,已在国内多家医院开展了此项技术。作为大会主席连续主持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七届。

该硕士点设4个研究方向:

(1) 临床微生物学;(2)临床免疫学;(3)临床生化及分子生物学;(4)临床细胞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芦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luyan@nbu.edu.cn

100210 外科学

外科学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

该学位点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师资力量雄厚、梯队合理;目前承担科研项目近9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其它厅市级项目80余项,总经费300余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项,市、厅局级科研成果奖10余项;近5年共发表论文200多篇,多篇发表在中华级杂志上,其中10余篇被SCI收录,出版专著(译著)1部。

学位点依托“普通外科”、“心胸外科”、“颅底外科”等宁波市级重点学科,宁波市心脏外科中心,宁波市器官移植研究中心,宁波市首批临床特色重点专科。学位点负责人陆才德教授、主任医师(原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宁波市首批医疗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近年来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等高级别科研项目,年均支配科研经费达30余万元;先后在国内外一流杂志上发表论文近70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被SCI收录的论文10余篇,主编出版教材1部。

该硕士点设8个研究方向:

(1)肝胆胰外科学;(2)胃肠外科学;(3)心胸外科学;(4)神经外科学;(5)骨外科学;(6)泌尿外科学;(7)甲状腺乳房外科学;(8)血管外科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芦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luyan@nbu.edu.cn

100211 妇产科学

妇产科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12年首次招生。

本学科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结构合理。近5年来承担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市级社会发展计划项目1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5项、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2项,科研经费总数达167万;获厅、市级科研成果奖7项;近5年共发表论文74篇,2篇被SCI期刊收录,多篇发表在中华系列杂志及其他一级杂志,合编或参编专著5部。

学位点中围产医学为浙江省和宁波市共建扶植学科,妇科学为宁波市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妇产科学为浙江省首批县级医学龙头学科。学位点负责人张宜生主任医师为浙江省生殖与计划生育学会委员,宁波市生殖与计划生育学会副主委,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委,擅长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和诊治、生殖内分泌疾病诊治、不孕不育和微创手术。承担市级课2项,发表SCI论文2篇。

该硕士点设三个研究方向:

(1)微创妇科学;(2)妇科肿瘤学;(3)围产医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芦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luyan@nbu.edu.cn

100212 眼科学

学科已拥有一批高学历、高层次、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青年学科骨干,现已逐步形成一支年富力强、团结有为、奋发向上的学科梯队,医、教、研综合实力已逐步跨入省内先进行列。学术骨干均为教授(主任医师),其中有2位博士。包含浙江省省市共建眼科学重点学科1个、浙江省浙东眼科专病中心1个、宁波市眼科学重点学科1个,宁波市眼视光中心1个。获得了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课题立项1个;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立项课题1个;浙江省卫生厅及宁波市科技局立项课题10余项,其中宁波市社会科学发展重大项目1项。本学科近年在SCI收录的国际学术刊物和国内中华眼科杂志等I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省厅局级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共4项。许多研究成果已在临床中推广应用,社会效益明显。每年主办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附属医院已成为浙东地区眼病防治的中心。本学科目前已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手术和检查治疗仪器设备。

学位点负责人陆勤康教授、主任医师,专业技术二级,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鄞州医院院长。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眼科分会委员,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常务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宁波市医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13 年获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17 年获宁波市五一劳动奖章2010 年成功申报并独立主办宁波市眼科界第一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至今已连续主办7 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学项目和3 个省级继续医学教学项目。

该硕士点设5个研究方向:

      (1)白内障(与晶状体病学);(2)青光眼;(3)玻璃体视网膜疾病;(4)角膜与屈光;(5)小儿眼科与斜视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芦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luyan@nbu.edu.cn

100213 耳鼻咽喉科学

耳鼻咽喉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本学科系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省市共建重点学科,宁波市临床特色专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主任医师18名,博士5名,副主任医师26名。目前承担科研项目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课题5项,宁波市重大科技攻关项1项、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1项、其他省市级课题近10项,总经费达450多万元;承担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5项,省级继续教育4项;获市、厅局级科研成果奖14项,其中2015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近5年共发表论文150多篇,SCI收录和引用28篇,11篇发表在中华系列杂志,参与出版专著(译著)1部,发明专利6项;目前学位点研究生已毕业12名,在读10名。

学位点中有咽喉头颈外科、耳科学、鼻科学,特别是咽喉头颈外科学拥有强大的导师队伍,有3个实验基地,其中一个为宁波市重点实验室。学位点负责人沈志森教授为浙江省医耳鼻咽喉科专业学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宁波市耳鼻咽喉科专业学会主任委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宁波市耳鼻咽喉疾病诊断治疗中心主任、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宁波市首届十大名医。宁波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二级岗位教授,拥有科研经费450多万元。近年来,在咽喉头颈外科及耳鼻相关颅底外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开展15项重大新技术新项目,发表SCI论文17篇(影响因子合计33.79),获厅、市级奖11项,其中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咽喉头颈外科学;(2)耳科学;(3)鼻科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芦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luyan@nbu.edu.cn

100214 肿瘤学

肿瘤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该学位点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师资力量雄厚、梯队合理;本学科在肿瘤分子病理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水平处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本学科包含宁波市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各1个,宁波市创新团队1个,首批市优秀中青年卫技人才1人。获得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本学科近年在SCI收录的国际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省科技奖三等奖2项、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一等奖1项、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许多研究成果已在临床中推广应用,社会效益明显。

附属医院已成为浙东地区肿瘤防治的中心。本学科自确立为校重点学科以来,拥有投资共计800余万元的“疾病分子诊断中心”和“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具备良好的科研条件。 学位点负责人叶孟,主任医师,宁波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宁波市优秀中青年卫技人才。

该硕士点设4个研究方向:

(1)肿瘤分子生物学;(2)肿瘤内科学;(3)肿瘤外科学;(4)肿瘤放射治疗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芦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luyan@nbu.edu.cn

100401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现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学位点中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该学位点与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波市卫生监督所联合招生,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师资力量雄厚、学术队伍结构合理;有稳定的科学研究方向,近五年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得到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资助,经费达1000余万,获得省部级及市厅级科技奖20多项。合作培养单位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和研究的最高机构,为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指导中心,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现场流行病学的实习基地,拥有雄厚研究力量、良好的设备和研究现场。

学位点依托浙江省病理生理学重点实验室、省级精品课程、P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省应急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病毒研究所和病原微生物检测所等专业平台。学位点负责人张莉娜教授是有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流行病学专家。该学科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长期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学科教学与学术骨干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已有多年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经验。

该硕士点设3个研究方向:

(1)慢性病流行病学及其统计方法;(2)传染病流行病学;(3)现场流行病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芦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luyan@nbu.edu.cn

100402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学位点中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与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招生,拥有雄厚的科研力量、良好的科研设备和研究现场。以浙江省病理生理学重点实验室、省级精品课程、P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省应急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病毒研究所和病原微生物检测所等专业平台为依托,该学位点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已拥有一支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科学研究方向稳定的学术队伍。近五年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200多篇,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经费达800余万,获得省部级及市厅级科技奖10余项。

该学位点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长期保持密切联系与合作,学位点负责人赵进顺教授是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家,发表论文130多篇,其中SCI论文70多篇。教学及学术骨干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均有多年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经验。

该硕士点设3个研究方向:

(1)职业与环境流行病学;(2)职业与环境毒理学;(3)职业与环境危害评价。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芦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luyan@nbu.edu.cn

100403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学位点中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该学位点与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招生。该学位点依托于浙江省病理生理学重点实验室、省级精品课程、P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省应急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病毒研究所和病原微生物检测所等专业平台,拥有雄厚的研究力量和良好的设备和研究现场。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师资力量雄厚、学术队伍结构合理,有稳定的科学研究方向。近五年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80多篇,得到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资助,经费达900余万,获得省部级及市厅级科技奖10多项。

学位点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长期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学位点负责人张晓宏教授是国内有一定影响的营养学专家,学位点的教学与学术骨干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多年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经验。

该硕士点设3个研究方向:

(1)慢性病分子营养学;(2)营养流行病学;(3)食品毒理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芦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luyan@nbu.edu.cn

1004Z1医院管理

医院管理是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学位点中的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17年首次招生。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学历层次较高,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宁波市第一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和宁波市李惠利医院等宁波市三级甲等医院联合招生,拥有雄厚的研究力量、良好的设备、研究现场和实习场所。以省级精品课程、省医学重点扶植学科和三甲医院为依托,该学科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共获批国家级和省部级、厅局级科研项目34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省级科研奖1项,获批专利6项,编写教材5本。该学位点在科研、教学、医院管理等方面已拥有一支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科学研究方向稳定的学术队伍。

该学位点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长期保持密切联系与合作,学位点负责人徐雷艇副研究员博士毕业于海外知名芬兰韦斯屈莱大学,现为医学院副院长。台北医学大学林建煌教授为该学位点的学术顾问。学位点导师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和医院管理能力,均有多年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经验。

该硕士点设4个研究方向:

(1)卫生政策与卫生事业管理;(2)医院管理与医院经营;(3)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险;(4)卫生人力资源管理。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芦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luyan@nbu.edu.cn

105101 内科学

内科学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目前承担科研项目9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共建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其他省市级课题80余项,总经费达1100余万元,其中纵向经费60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9项,市、厅局级科研成果奖6项;近5年共发表论文400多篇,SCI收录和引用22篇,20余篇发表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近3年出版专著(译著)5部。

心血管内科学目前为国家卫计委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认证胸痛中心,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认证药物临床实验机构,浙江省区域专病中心(浙东)、浙江省和宁波市“省市共建重点学科”、宁波市临床特色重点专科、“宁波市医学重点学科”,血液病学为“浙江省重点扶持学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学科目前均为“宁波市重点学科”。该学位点拥有强大的导师队伍,有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学位点负责人陈晓敏教授为FACC(美国心脏病学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宁波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委、宁波市医学会心电生理分会主任委员,2010年被授予“宁波市突出贡献专家”,多次被评为宁波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目前拥有科研经费500余万元,近年来陈晓敏教授等带领下,学科在重大心血管疾病发病分子遗传机制研究、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研究和房颤致病基因筛选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近两年来在抗血小板药物基因组学、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机制和检测方法等方面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学科近3年获厅、市级奖5项。

该硕士点设8个研究方向:

(1)心血管内科学;(2)呼吸内科学;(3)消化内科学;(4)肾脏内科学;(5)内分泌内科学与代谢疾病;(6)血液内科学;(7)风湿内科学;(8)神经内科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蔡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caijiangjia@nbu.edu.cn

105102 儿科学

该学位点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目前拥有浙江省医坛新秀1位,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二层次1位,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三层次3位,宁波市优秀卫技人才1位。该学科为首批浙东区域专病中心建设单位,宁波市重点建设学科,宁波市临床特色专科小儿肾脏疾病和小儿风湿免疫疾病建设单位,近5年共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参与卫生部临床重大课题2项,市厅级课题25项,共获得科研经费300余万。近5年来发表SCI收录论文8篇,一级期刊论文60余篇,其中中华系列论文30余篇。科研成果获得宁波市科技进步奖、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和浙江省中医药科技奖7项。

学位点负责人邱海燕,主任医师,现任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分会儿科分会副会长,宁波市医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宁波市科技创新服务团队首席专家,《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编委,主持市社发择优委托重点项目1项,其他市厅级项目2项,参与省市级课题多项,拥有科研经费100余万元。近年来,在先天性心脏病防治、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及儿科适宜技术推广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

该硕士点设4个研究方向:

(1)新生儿医学;(2)重症医学;(3)心血管;(4)肾脏风湿。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蔡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caijiangjia@nbu.edu.cn

10510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目前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位,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位,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位,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3位。近5年承担科研项目近4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共建协作项目7项、市创新团队2项、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其他省市级课题10余项,总科研经费达2600余万元;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市厅局级科研成果奖5项;近5年共发表论文200多篇,SCI收录50余篇,中华系列及一级核心期刊多篇,出版专著10部。

本学位点的学科团队由宁波市第一医院、宁波市康宁医院、宁波市精神病院、宁波市戒毒研究治疗中心等单位的学术骨干组成,该学位点拥有强大的导师队伍与科研教学团队。学位点负责人阮列敏教授为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宁波市医学会副会长,宁波市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宁波市第一批优秀中青年,为宁波市重点学科心身医学学科带头人,拥有学科建设及科研经费500余万元,率先在我市综合性医院开展心理咨询门诊、心身病房、心理咨询中心、睡眠中心及精神医学联络会诊工作等,近三年来主编及参编专著7本;负责完成及在研省市级科研项目共9项。

该硕士点设5个研究方向:

(1)临床精神病学;(2)儿童精神病学;(3)会诊联络精神病学;(4)社区精神卫生研究;(5)心身医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芦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luyan@nbu.edu.cn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蔡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caijiangjia@nbu.edu.cn

1051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目前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总经费近360余万元人民币;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5项;近5年共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多篇发表于SCI杂志,十多篇发表于中华系列杂志,参与编撰专业论著2部。

学位点中影像科为宁波市医学重点学科,宁波市医学影像研究所、宁波市临床放射质控中心挂靠单位。学位点负责人黄求理主任医师、宁波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欧洲心血管介入学会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放射学会委员、宁波市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宁波市临床放射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宁波市医学重点学科宁波市第一医院影像科学科带头人,拥有科研经费170余万元。他近年来撰写医学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浙江省及宁波市医学研究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分别荣获浙江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该硕士点设4个研究方向:

(1)放射诊断学;(2)介入放射学;(3)超声诊断学;(4)影像核医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蔡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caijiangjia@nbu.edu.cn

105108 临床检验诊断学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目前承担科研项目近20项,其中科技部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项目名称:幽门螺杆菌动力异质性和胃肠粘膜定植性的关系;项目编号:LZ14H200001),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它厅市级项目13项,总经费达370余万,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项,市、厅局级科研成果奖4项,横向课题10余项,总经费191多万。近5年被SCI收录和发表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如:《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和《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论文共20多篇。

学位点负责人谷海瀛教授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国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担任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等杂志编委。先后发现“谷氏细菌”、“吉林链梭菌”、“海南假单胞菌”三种新菌;发明一种新的细菌鞭毛染色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成功研制出“细菌鞭毛谷氏染色液试剂盒”;首创膜过滤法液体培养细菌鞭毛染色;首次证实铜绿假单胞菌是双鞭毛菌,推翻了近一个世纪以来,关于铜绿假单胞是单鞭毛菌的观点。首创幽门螺杆菌快速分离培养、鉴定药敏试验新方法,药敏试验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依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在总体上能降低医疗费用,显著提高治疗根除率,避免滥用抗生素造成的耐药菌株流行,防止超级细菌的产生。该项目在H.pylori培养、分型、药敏试验取得了巨大突破性进展,分离培养时间缩短为48h~72h,药敏试验时间缩短为24h,可以报告30种抗生素MIC试验结果,已在国内多家医院开展了此项技术。作为大会主席连续主持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七届。

该硕士点设4个研究方向:

(1) 临床微生物学;(2)临床免疫学;(3)临床生化及分子生物学;(4)临床细胞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蔡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caijiangjia@nbu.edu.cn

105109 外科学

该学位点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师资力量雄厚、梯队合理;目前承担科研项目近9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其它厅市级项目80余项,总经费300余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项,市、厅局级科研成果奖10余项;近5年共发表论文200多篇,多篇发表在中华级杂志上,其中10余篇被SCI收录,出版专著(译著)1部。

学位点依托“普通外科”、“心胸外科”、“颅底外科”等宁波市级重点学科,宁波市心脏外科中心,宁波市器官移植研究中心,宁波市首批临床特色重点专科。学位点负责人陆才德教授、主任医师(原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宁波市首批医疗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近年来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等高级别科研项目,年均支配科研经费达30余万元;先后在国内外一流杂志上发表论文近70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被SCI收录的论文10余篇,主编出版教材1部。

该硕士点设8个研究方向:

(1)肝胆胰外科学;(2)胃肠外科学;(3)心胸外科学;(4)神经外科学;(5)骨外科学;(6)泌尿外科学;(7)甲状腺乳房外科学;(8)血管外科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蔡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caijiangjia@nbu.edu.cn

105110 妇产科学

妇产科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12年首次招生。

本学科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结构合理。近5年来承担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市级社会发展计划项目1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5项、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2项,科研经费总数达167万;获厅、市级科研成果奖7项;近5年共发表论文74篇,2篇被SCI期刊收录,多篇发表在中华系列杂志及其他一级杂志,合编或参编专著5部。

学位点中围产医学为浙江省和宁波市共建扶植学科,妇科学为宁波市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妇产科学为浙江省首批县级医学龙头学科。学位点负责人张宜生主任医师为浙江省生殖与计划生育学会委员,宁波市生殖与计划生育学会副主委,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委,擅长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和诊治、生殖内分泌疾病诊治、不孕不育和微创手术。承担市级课2项,发表SCI论文2篇。

该硕士点设三个研究方向:

(1)微创妇科学;(2)妇科肿瘤学;(3)围产医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蔡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caijiangjia@nbu.edu.cn

105111  眼科学

学科已拥有一批高学历、高层次、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青年学科骨干,现已逐步形成一支年富力强、团结有为、奋发向上的学科梯队,医、教、研综合实力已逐步跨入省内先进行列。学术骨干均为教授(主任医师),其中有2位博士。包含浙江省省市共建眼科学重点学科1个、浙江省浙东眼科专病中心1个、宁波市眼科学重点学科1个,宁波市眼视光中心1个。获得了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课题立项1个;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立项课题1个;浙江省卫生厅及宁波市科技局立项课题10余项,其中宁波市社会科学发展重大项目1项。本学科近年在SCI收录的国际学术刊物和国内中华眼科杂志等I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省厅局级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共4项。许多研究成果已在临床中推广应用,社会效益明显。每年主办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附属医院已成为浙东地区眼病防治的中心。本学科目前已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手术和检查治疗仪器设备。

学位点负责人陆勤康教授、主任医师,专业技术二级,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鄞州医院院长。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眼科分会委员,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常务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宁波市医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13 年获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17 年获宁波市五一劳动奖章2010 年成功申报并独立主办宁波市眼科界第一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至今已连续主办7 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学项目和3 个省级继续医学教学项目。

该硕士点设5个研究方向:

      (1)白内障(与晶状体病学);(2)青光眼;(3)玻璃体视网膜疾病;(4)角膜与屈光;(5)小儿眼科与斜视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蔡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caijiangjia@nbu.edu.cn

105112耳鼻咽喉科学

耳鼻咽喉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本学科系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省市共建重点学科,宁波市临床特色专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主任医师18名,博士5名,副主任医师26名。目前承担科研项目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课题5项,宁波市重大科技攻关项1项、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1项、其他省市级课题近10项,总经费达450多万元;承担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5项,省级继续教育4项;获市、厅局级科研成果奖14项,其中2015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近5年共发表论文150多篇,SCI收录和引用28篇,11篇发表在中华系列杂志,参与出版专著(译著)1部,发明专利6项;目前学位点研究生已毕业12名,在读10名。

学位点中有咽喉头颈外科、耳科学、鼻科学,特别是咽喉头颈外科学拥有强大的导师队伍,有3个实验基地,其中一个为宁波市重点实验室。学位点负责人沈志森教授为浙江省医耳鼻咽喉科专业学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宁波市耳鼻咽喉科专业学会主任委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宁波市耳鼻咽喉疾病诊断治疗中心主任、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宁波市首届十大名医。宁波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二级岗位教授,拥有科研经费450多万元。近年来,在咽喉头颈外科及耳鼻相关颅底外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开展15项重大新技术新项目,发表SCI论文17篇(影响因子合计33.79),获厅、市级奖11项,其中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咽喉头颈外科学;(2)耳科学;(3)鼻科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蔡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caijiangjia@nbu.edu.cn

105113 肿瘤学

肿瘤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该学位点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师资力量雄厚、梯队合理;本学科在肿瘤分子病理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水平处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本学科包含宁波市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各1个,宁波市创新团队1个,首批市优秀中青年卫技人才1人。获得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本学科近年在SCI收录的国际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省科技奖三等奖2项、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一等奖1项、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许多研究成果已在临床中推广应用,社会效益明显。

附属医院已成为浙东地区肿瘤防治的中心。本学科自确立为校重点学科以来,拥有投资共计800余万元的“疾病分子诊断中心”和“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具备良好的科研条件。 学位点负责人叶孟,主任医师,宁波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宁波市优秀中青年卫技人才。

该硕士点设4个研究方向:

(1)肿瘤分子生物学;(2)肿瘤内科学;(3)肿瘤外科学;(4)肿瘤放射治疗学。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医学院

联系人:蔡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593

邮编:315211

E-mail:caijiangjia@nbu.edu.cn

015中欧旅游与文化学院

070502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是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

近年来,本学位点以浙江省“十二五”省重点学科地理学为平台,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基金、宁波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等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400余项。十二五期间产出了200余篇学术期刊论文和27部学术专著(含教材),其中SCI/EI检索期刊论文50篇、CSSCI源刊论文80篇、市级科技奖励5项,硕士研究生发表C类及以上学术论文100余篇。2011年至今,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联合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其中1项重大招标子课题)、省部级项目30项、厅市级项目30项,总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学位点有专职硕士生导师23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7名,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约占80%

学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中国21世纪议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滨海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人地关系为研究对象,将自然科学、经济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核心,运用3S(GISRSGPS)技术为代表的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从不同时空尺度研究海岸带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人口-资源-环境的演变规律、互动机制、发展趋势及空间配置等重大问题,特别是在海岸资源环境与海洋经济、滨海城镇与土地利用、空间信息技术集成等方面研究特色明显,学术成果丰硕。

学位点负责人李加林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后,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第一层次、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一层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其中重点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与社科基金科研项目10余项,主要从事海岸带资源环境、遥感与GIS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学术带头人王益澄教授主要从事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张殿发教授主要从事人居环境设计研究,邹逸江教授主要从事RSGIS应用研究。主要学术骨干有高超教授、李伟芳教授、冯革群副教授、叶持跃副教授、乔观民副教授、冯秀丽副教授、任丽燕副教授、马仁锋副教授、孙伟伟副教授、戴璐副教授、沙龙滨副教授、李冬玲博士、徐皓博士、孙艳伟博士等。

本学位点有3个主要研究方向:(1)海岸海洋资源利用与保护。主要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研究人类干预下的资源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重点为海岸带资源开发与保护、农村生态规划与环境整治、全球环境演化与古人类活动的互馈机制、旅游资源利用规划、水资源利用、湿地利用与保护等。方向负责人为张殿发研究员。(2)区域研究与滨海城镇发展。紧扣滨海人居环境建设管理中的热点问题,研究重点为港口城镇空间规划、海岛与海洋经济、产业园规划与区域经济等。方向负责人为王益澄教授。(3)空间地理信息集成。致力于3S技术理论探索及在滨海资源环境与自然灾害管理领域集成应用,研究重点为空间信息挖掘、智慧城市建设、脆弱性评估、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等。方向负责人为邹逸江教授。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中欧旅游与文化学院

联 系 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2769

邮编:315211

E-mail:zhangshanshan@nbu.edu.cn

125400旅游管理(MTA)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简称MTA)是国家教育部于2010年正式批准的与工商管理专业硕士(MBA)和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同类型、同层次,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旅游专门人才的专业硕士教育项目。

宁波大学于2014年获得旅游管理硕士(MTA)招生资格。该学位点是浙东地区目前唯一的旅游管理(MTA)专业学位授予点。宁波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学位教育依托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暨中欧旅游与文化学院的学科优势与国内外优质师资力量,利用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平台,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创业创新能力和旅游职业素养,能够胜任当代旅游业及相关行业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宁波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始于1993年,现已发展成为拥有本科(含普通专业、中法合作专业、中西合作酒店管理方向)、学术型硕士(含普通专业和中法合作专业)、应用型硕士(MTA)等多个办学层次和办学模式的浙江省特色专业,该学位点与欧洲公立高水平旅游院系、旅游企业与机构合作紧密,与法国昂热大学等机构连续合作举办的中欧旅游论坛已成为中欧之间最主要的旅游学术交流平台。

学位点现有专职教师1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已取得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绝大部分教师具有国外著名高校留学或访学经历;聘请了国内外知名旅游学者、旅游企事业单位高管及部门领导24人作为兼职教授。近几年,学位点教师主持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20多项,横向项目近50项;在各种权威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150篇,出版著作20余部;研究成果获得各级优秀成果奖10多项。

学位点负责人:周彬,博士后,教授,主要从事旅游规划与开发、海洋生态旅游、城市休闲研究。骨干教师:沈世伟,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旅游、文化与遗产旅游、海岛旅游研究;金露,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人学研究;舒肖明,博士,副教授,旅游规划与开发以及海洋生态旅游研究;苏勇军,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海洋历史文化研究。

学位点主要研究方向有:(1)旅游规划与管理;(2)旅游企事业管理;(3)遗产管理与旅游开发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中欧旅游与文化学院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2769

邮编:315211

E-mail:zhangshanshan@nbu.edu.cn

016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

120203旅游管理(中法合作)

20138月,教育部批准宁波大学与法国昂热大学合作举办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20173月,教育部批准设立非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旅游管理(中法合作)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纳入联合学院招生。旅游管理(中法合作)专业硕士研究生经中法两校联合培养3年(2年国内、1年法国),符合条件者可在毕业时同时获得宁波大学和昂热大学的研究生文凭和硕士学位。本学位点依托昂热大学旅游与文化学院的优质教学资源、中欧国际旅游综合实验室(财政部专项)、旅游管理省特色专业(浙江省教育厅)和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致力于培养拥有国际视野和开放思维,具备独立人格、自由思想,掌握坚实、系统的旅游管理专门知识,了解旅游管理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的跨文化、复合型的高端人才。

学位点现有中外教授8人、副教授10人。近5年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国家旅游局,浙江省社科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30项,国际合作项目10项,科研总经费已近700万元。学位点中外教师已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500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连续组织举办中欧国际旅游论坛六届(分别在中国、欧洲与非洲国家举行)。

学位点负责人:苏勇军,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海洋旅游、海洋历史文化研究。骨干教师:沈世伟,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旅游、文化与遗产旅游、海岛旅游研究;周彬,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旅游规划与开发以及海洋生态旅游研究;金露,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人学研究;周春波,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旅游上市公司治理、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等研究;Philippe Violier(菲利普·魏耀烈),博士,法国昂热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法兰西共和国特级教授,主要从事旅游基础理论、国际旅游、海滨旅游、旅游与区域发展研究;Philippe Duhamel(菲利普·杜阿美尔),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昂热大学旅游学院前副院长,主要从事旅游基础理论、旅游地类型与演化研究;Olivier Lazzarotti(奥利维耶·拉萨罗帝),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庇卡底大学世界栖居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文化与遗产研究;Miguel Segui-Llinas(米盖尔·赛吉·利纳斯)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博士点主任,主要从事海岛旅游、乡村旅游研究。

学位点主要研究方向有:(1)国际旅游;(2)滨海旅游;(3)文化与遗产旅游。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87602769

邮编:315211

E-mail:zhangshanshan@nbu.edu.cn

023马克思主义学院

030501 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原030205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

学位点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浙东学术文化和建设当代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学位点依托学科为宁波市重点学科和学校重点学科。

本学位点有教授4名,副教授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名,硕士学位的5名,宁波市高校名师1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名。近十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4部,承担科研课题三十多项,科研总经费一百多万元,其中国家级课题6项,省市级课题二十多项。获得省部级等各类学术奖励多项。

学位点负责人何静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文化传承和文化建设的研究。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纵向科研项目9项;发表独撰论文40多篇,其中,权威期刊1篇,核心期刊2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4篇;获得包括浙江省高校科研奖二等奖在内的科研成果奖7项。学位点李包庚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其他省市级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

本学位点现设3个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2)马克思主义与文化传承和文化建设(3)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研究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联系人:叶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175

邮编:315211

E-mail:yeshanwen@nbu.edu.cn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位点是2006年经浙江省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

本学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等领域形成特色,是宁波市重点学科。

该学位点有教授3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硕士学位的6人;近6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9部;承担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科研总经费百余万元。

学位点负责人肖东波教授,浙江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会副会长;近年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

本学位点现设3个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2)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联系人:叶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175

邮编:315211

E-mail:yeshanwen@nbu.edu.cn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原030205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

学位点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校德育与青少年发展、思想道德建设与现代公民素质的塑造、软实力发展等方面,均有较系统的研究,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形成自己的特色。

学位点10年来承担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省哲社规划基金等省部、市级项目近20多项,科研经费二百多万元;获部、省、市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励10多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16部,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学位点依托学科为宁波市重点学科和学校重点学科。

学位点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11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人,硕士学位的14人。

学位点负责人陈正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软实力研究,现任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是浙江省首批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优秀人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兼任浙江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宁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甬城英才宁波市文化名家奖获得者。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8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部、省、市等各类研究项目十多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各类科研成果奖十余项。

本学位点现设4个研究方向:(1)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2)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与现实研究;(3)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少年发展研究;(4)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世界政治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联系人:叶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175

邮编:315211

E-mail:yeshanwen@nbu.edu.cn

024应用固体化学研究中心

070301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是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依托宁波市固体化学材料重点实验室和宁波大学应用固体化学研究中心,学位点主要研究方向为(1)应用无机化学方向。

研究方向现有正高职称1人、副高2人,博士学位获得者7人。学术负责人郑岳青研究员:博导、德国科隆大学博士、德国马普固体所博士后、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省十大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从事应用无机化学方向内有关环境、能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10余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在Inorg. Chem., CrystEngComm., Cryst. Growth & Des.等十余种国际刊物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被他人SCI论文引用1000余次,单篇SCI最高引用近120余次,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4项、“十一五”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项目、授权发明专利10余件。担任Inorg. Chem, Chem. Commun., CrystEngComm等十余种国际刊物的稿件Reviewer,已培养博士、硕士30余人。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应用固体化学研究中心

联系人:朱老师、王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792

邮编:315211

E-mail:zhuhonglin1@nbu.edu.cn、wangjinjian@nbu.edu.cn

025音乐学院

0401Z1音乐教育与传承(教育学门类)

音乐教育与传承研究是2015年批准的隶属于宁波大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教育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依托音乐学院相关教学和研究机构而设立。该专业以音乐教育实践为基础,同时兼及教育学、心理学、音乐学、社会学、管理学、信息工程学等诸多学科的相关理论,综合运用上述学科的有关原理、方法,与音乐艺术教育融为一体,形成其独立的学科体系与理论基础。该学位点下设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与传承、外国民族音乐教育与传承、音乐学科教学三个专业方向。

    学位点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人、在读博士2人。学位点负责人俞子正教授为宁波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声乐家协会执行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声乐学术委员会主任、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荷兰、日本国际音乐比赛评委,在音乐类核心刊物发表系列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20余篇,专著5部,主编教材4套,指导的学生几十人次在国内外音乐比赛中获奖。

    学位点成员在《中国音乐学》、《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人民音乐》、《音乐文化》、《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研究》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文化部项目及省哲社项目等11项,出版学术著作15部。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616号宁波大学音乐学院

联系人:杨老师 吕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806  0574-87609452

邮编:315211

E-mail:yanghongguang@nbu.edu.cnlvchengye@nbu.edu.cn

0501Z2中国民间艺术理论与实践(文学门类)

(1)中国民间音乐理论与实践

    中国民间音乐理论与实践是2013年批准的隶属于宁波大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中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依托音乐学院相关教学和研究机构而设立。该专业方向以中国民间音乐为研究对象,运用艺术学、人类学、文化学、民俗学和民族学等相关研究方法,对中国民间音乐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传承。

    学位点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人,在读博士2人。学位点负责人俞子正教授为宁波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声乐家协会执行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声乐学术委员会主任、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荷兰、日本国际音乐比赛评委,在音乐类核心刊物发表系列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20余篇,专著5部,主编教材4套,指导的学生几十人次在国内外音乐比赛中获奖。

    学位点成员在《中国音乐学》、《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人民音乐》、《音乐文化》、《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研究》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文化部项目及省哲社项目等11项,出版学术著作15部。

学位点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616号宁波大学音乐学院

联系人:杨老师 吕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806   0574-87609452

邮编:315211

    E-mail:yanghongguang@nbu.edu.cnlvchengye@nbu.edu.cn

026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

0501Z2中国民间艺术理论与实践(文学门类)

中国民间艺术理论与实践是隶属于宁波大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中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依托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和艺术设计学科的相关教学和研究机构而设立。该专业以中国民间艺术为研究对象,运用艺术学、人类学、文化学、民俗学和民族学等相关研究方法,对中国民间美术和工艺设计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传承。

学位点由著名版画家、原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今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徐仲偶教授担任学位点负责人,本学位点共有本学位点共有12名教师,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博士6人。近5年来,学位点在《新美术》、《美术观察》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6篇,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18项,参加省级各类展览并获奖二十余项,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发明、外观设计发明等百余项。

学位点现有2个研究方向:(1)中国民间美术理论与实践;(2)中国民间工艺理论与实践。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420

邮编:315211

E-mail :874841432@qq.com

 


宁波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18年硕士生/博士生联合招生简章

为共同携手培养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开发的高层次人才,促进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的科技创新,不断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经宁波大学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协商,2018年继续联合招生培养研究生。具体如下:

一、联合招生专业及人数

    拟在凝聚态物理、物理化学、材料工程和机械工程4个专业联合招收学术型及专业学位硕士生20名;拟在 “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6个专业联合招收博士生5名。其中:联合招收硕士生以宁波大学为主,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参加;联合招收博士生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为主,宁波大学参加。

(一)硕士招生专业目录

(代码)

招生

人数

学制

凝聚态物理

070205

01软凝聚态物理

02介观体系结构与性质

03纳米材料与器件

04新能源材料

2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72普通物理(电磁学、光学

872量子力学或875电子线路基础

3

物理化学

070304

01催化化学

02能源材料化学

03高分子物理化学

04材料物理化学

8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81无机化学或682高分子化学

881物理化学或882高分子物理

机械工程

085201

01制造系统与制造模式

02机电测控技术

03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04机械强度设计理论与结构优化

05零件轧制成形技术与装备

3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02数学二

892机械原理

材料工程

085204

01高分子与复合材料

02薄膜材料与表面工程

03无机功能材料

04能源与环境材料

05生物医学材料

7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02数学二

882高分子物理或883材料科学基础

    (二)博士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名称(代码)

研究方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有机化学

070303

01有机光电材料及器件

02有机分析与健康安全

03有机合成与精细化工技术

5

英语

高分子化学或有机化学或无机化学

高分子物理或物理化学

3

物理化学

070304

01催化与分离技术

02电化学储能材料及相关技术

03海洋环境腐蚀与污损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70305

01高分子合成与改性

02高分子材料加工

03功能、智能与高性能高分子

04特种纤维与复合材料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201

01复合材料制造及装备

02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技术

03精密制造工艺与系统

04光电热电材料及器件制造

05医疗康复器械及人机交互技术

06计算机视觉及图像处理技术

英语

数值计算方法或机械系统动力学

先进制造技术基础或自动控制理论

材料物理与化学

080501

01功能材料与纳米器件

02磁性材料与应用技术

03表界面化学与物理

04新能源材料及相关技术

英语

材料科学与基础

固体物理或物理化学或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材料加工工程

080503

01海洋工程防护技术

02表面强化涂层材料与技术

03金属材料处理与防护

04粉末冶金与材料成型技术

二、培养方式

1、联合培养硕士生(以下简称:合培生)的学籍、论文答辩、学位授予和就业派遣等工作由宁波大学负责,中科院宁波材料所配合管理。即第一学年主要在宁波大学完成学位课程学习,二、三年级主要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开展科研和学位论文工作,而后由宁波大学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联合组织论文答辩,由宁波大学负责学位授予和就业派遣等事宜。

2、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学籍、论文答辩、学位授予和就业派遣等工作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负责,宁波大学配合管理。有关博士生的课程学习、论文工作主要随导师在宁波大学或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进行,而后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和宁波大学联合负责论文答辩,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负责学位授予和就业派遣等事宜。

3、联合培养生在学期间享受所在方的相关研究生待遇:合培硕士生第一学年享受宁波大学相应的学习、生活待遇,进入二三学年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进行论文工作时,享受宁波材料所导师资助的生活、科研补贴(即等级奖学金、助研奖酬金、餐补和房补),入住所内研究生公寓,同时享受宁波大学相关待遇。博士生第一学年享受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相应的学习、生活待遇,进入二三年级在宁波大学进行论文工作时,享受宁波大学相应的学习、生活待遇,同时享受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相关待遇。

4、实行双导师制,高校及研究所各指派一名导师负责指导合培生学习和论文工作,硕士科研阶段主要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导师负责指导,博士科研阶段主要由宁波大学导师负责指导。

5、宁波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联合培养硕士生学费缴纳按照宁波大学相关规定执行;联合培养博士生学费缴纳按照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相关规定执行

三、报考方式

相关专业的报考条件、报名和考试办法及其他要求等同“宁波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2018年招收攻读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硕士生的报名选宁波大学,材料所组织复试录取,请有意向联合培养的考生届时多关注材料所网站的招生信息,确保初试成绩达到材料所的复试分数线后联系材料所参加复试。博士生的报名选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自2016年起不再对外招收定向博士生),考生须在备注栏中注明“报考宁波大学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联合培养”。硕士考生也可由双方招生部门在各自一志愿上线考生和报考其他院校的考生中调剂录取。

四、导师介绍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导师介绍(地址链接)http://graduate.nimte.ac.cn/direction.html

宁波大学导师介绍(地址链接)http://graduate.nbu.edu.cn/zsgz/dsxx.htm

五、联系方式

宁波大学研究生院          电话:0574-87600226,87609136

   邮箱:zhengfang@nbu.edu.cn  zhaoxiao@nbu.edu.cn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生部  电话:0574-87911122         0574-86685287

  邮箱:yangfang@nimte.ac.cn  daigaole@nimte.ac.cn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